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粪水酸化储存还田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索酸化储存粪水对农田的施用效果,采用浓硫酸(H_2SO_4)酸化前后的粪水和长期储存前后粪水,开展盆栽试验研究酸化储存粪水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2个对照组:储存前和储存后的粪水,H_2SO_4酸化前和酸化后的粪水,每个处理分别设置4组施加量水平(5%、25%、50%和100%稀释比例的粪水)。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养殖粪水还田,应严格控制粪水还田比例,不宜施加浓度过高的粪水,宜控制在25%~50%施加量。粪水储存有利于土壤总氮(Total Nitrogen, TN)和总磷(Total Phosphate,TP)的固持,储存后土壤总养分(总氮、总磷和总钾(Total Potassium,TK))增加了11.32%~73.16%,SMS(储存60 d的粪水)(100%)处理产量提高了21.22%;粪水经过H_2SO_4酸化处理后,对土壤总养分影响变化较大,TN、TP和TK部分处理呈增加的趋势,HMS(25%)处理产量显著提高了27.94%;在H_2SO_4酸化的基础上储存粪水,土壤TN含量增加十分显著(P0.05),酸化与储存联合处理减少了粪水TN的损失,对于土壤速效养分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尤其对速效N的影响较显著(P0.05),SHMS(粪水+H_2SO_4储存60 d)(25%)处理产量提高了13.63%。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新鲜粪水、储存粪水、酸化粪水和酸化储存粪水的特性,探讨了畜禽养殖场粪水经酸化储存后的还田应用效果,为粪水还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储存后粪水对油菜的产量、品质和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猪粪水经酸化储存60 d后可以明显提高油菜的产量,改善油菜的品质.当酸化粪水浓度在25%和50%时,油菜的产量显著提高,分别增加了172.02%和209.76%,同时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40.15%和32.02%,达到了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从食品...  相似文献   
3.
养殖粪水长期贮存过程理化特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前中国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主要采用自然贮存后还田的形式处理养殖粪水,受场地制约,养殖粪水贮存时间通常仅有1~2个月,之后便直接还田利用,贮存后的粪水理化特性变化尚不清楚,是否适宜直接还田尚需研究。该研究以猪粪水和牛粪水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粪水在长期贮存中粪大肠菌群、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ance,EC)以及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变化,分析粪水最佳贮存期及还田利用方式,以期为粪水资源化及安全还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粪水经自然贮存6个月,铵态氮损失达68%以上,不仅引起环境污染,且降低了养分;贮存后粪水基本可达到无害化要求,但pH值、EC值以及COD浓度仍然偏高,还田前应制定合理的粪水资源化利用方案;固液分离可以有效降低粪水中的COD浓度和EC值,促进粪水无害化进程。该研究为中国畜禽养殖粪水资源化用探索了新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4.
牛粪水酸化贮存过程中氮形态转化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养殖粪水的处理和利用已成为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难点和热点,粪水酸化技术是通过向粪水中添加酸化剂以降低氨气排放,减少粪水贮存中氮素损失的技术,目前此技术已经在丹麦等国推广应用,但中国对此技术的研究尚未起步,为探究粪水酸化固持氮素的效果,该研究以硫酸和明矾为粪水酸化剂,以固液分离前后奶牛粪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向粪水中添加酸化剂降低粪水pH值至6.0,分析粪水贮存中氨气排放、氮素转化以及粪大肠菌群数等指标,探索粪水酸化贮存过程氮形态转化机理。研究表明:向养殖粪水中添加酸化剂可降低6.3%~11.1%的总氮损失,能够降低粪水贮存初期中氨气的排放,同时有效抑制了奶牛粪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活性,使其更易达到无害化处理。酸化剂的加入一方面抑制粪水中微生物作用下的有机氮向无机氮素的转化,提高粪水贮存中有机氮的含量,减少铵态氮的产生量,另一方面酸化剂与粪水中的铵态氮结合生成稳定的铵盐,抑制了粪水中铵态氮向氨气转化的化学平衡,降低了粪水中因氨气排放导致的总氮损失,从而达到减少粪水贮存中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5.
粪水储存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氨气(ammonia, NH3),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降低粪水肥效。粪水酸化技术是一种通过添加酸化剂降低粪水pH,减少NH3挥发的有效办法。为探究不同酸化剂对粪水无机氮形态转化的影响,以生猪养殖粪水为试验对象,选择强酸类、盐类和易分解有机物3类共11种酸化剂,包括浓硫酸、硝酸、盐酸、磷酸、明矾、硫酸铝、氯化铝、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葡萄糖、蔗糖,以未酸化粪水为对照,将粪水初始pH降至6.0后,分析60 d储存期内粪水中总无机氮(total inorganic nitrogen, TIN)含量、氨氮(ammonia nitrogen, NH+4)含量、硝态氮(nitrate nitrogen,NO-3)含量及NH3排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粪水储存过程中,酸化可以有效降低粪水中的NH3排放,提高储存后粪水的养分含量,与CK相比,酸化处理的TIN和NH+4含量分别提高了63.19%~2 481.34%和59.17%~2 591.72%,NH3减排了18.77%~80.33%。综合酸化效果以及经济成本,认为浓硫酸、明矾和过磷酸钙是较适合的酸化剂,其总无机氮含量分别提高了517.05%、1 414.82%和2 481.34%,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535.50%、1 443.79%和2 591.72%,NH3排放量分别减少了48.81%、71.43%和65.60%,成本分别为0.66、5.20和23.70元·m-3。研究为粪水酸化剂的优选提供数据支撑,为促进粪水资源化利用,提高粪水利用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