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论述鸭瘟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治。  相似文献   
2.
用放射性同位素 ̄3H-胸腺嘧啶核苷渗入法,研究Fe ̄(1+)注入与 ̄(60)Coγ射线辐照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早期种胚内DNA的合成动态,以非按期DNA合成为标志,比较重离子束与γ射线作用下DNA损伤、修复程度的差异。同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法(SCE-EDAX)对造成这种差异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后,种胚内存在典型的非按期DNA合成,但在重离子注入条件下,这一现象并未表现出来。因此重离子的作用过程和诱变机理与γ射线的作用有所不同。重离子对种子的诱变是一种间接的作用,因为SCE-EDAX的结果证明离子注入种子的深度为14μm,并未真正到达小麦种胚内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46.6MeV/amuC~(6+)离子对四种不同作物胚根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的实验结果。由显微观察发现了微核、小核、桥、断片、游离染色体和环状染色体等多种畸变类型;畸变频率在0.9—179.8‰之间。辐照剂量与畸变频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文中对四种作物之间染色体畸变频率的差异以及畸变频率与种子萌发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重离子束可以成为作物辐射育种的一种有效的诱变源。  相似文献   
4.
在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上采用46.6MeV/amuC~(6+)离子对四种不同作物种子进行遗传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重离子对种子的萌发能力和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尖细胞中出现的染色体畸变具有多种类型,而且畸变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还观察到四种作物之间辐射敏感性的差异。本文还讨论了中能重离子(10—100MeV/amu)在诱变育种及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植物样品辐照的装置。  相似文献   
5.
用110 keV Fe~(1+)离子束对小麦种子进行注入处理,以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法测定Fe~(1+)离子的注入深度。测定结果表明:Fe~(1+)离子虽已进入种皮,但未达到胚部,最大注入深度为72μm。  相似文献   
6.
最近长春市畜牧兽医学会在市畜牧局的支持下,组织兽医大学、兽医大学研究所、吉林农大、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省兽医研究所、省、市畜牧兽医工作总站等有关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四次分别对农安、德惠种畜场进行猪、鸡疫病净化咨  相似文献   
7.
《动物防疫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本法所称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生皮、原毛、精液、胚胎、种蛋以及未经加工的胴体、脂、脏器、血液、绒、骨、角、头、蹄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