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氮水平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础肥力土壤、不同氮肥水平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生姜根茎产量及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合理施氮能显著提高根茎产量,改善其营养及安全品质。两种不同基础肥力土壤下,生姜根茎产量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加大先增加后降低,呈抛物线关系,所有处理中N450获得了最高根茎产量。品质分析结果显示,施用适量氮肥能明显提高生姜根茎蛋白质、维生素C、糖分和姜精油含量,有效控制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其中,维生素C含量,基础肥力较高土壤以N225处理最高;肥力较低土壤N450处理达到高峰。粗蛋白含量,肥力较高土壤N225处理最高,N450最低;肥力较低土壤,随施氮量的增加,根茎粗蛋白含量相应提高,N600处理达最大值。糖分和姜精油含量,两种肥力土壤下分别是N600和N450处理最高。根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与氮肥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施用氮肥后生姜地上部茎、叶和地下根茎含氮量明显提高,氮素吸收量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分析了我国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我国有机肥的资源丰富,数量持续增长,质量却有所降低,利用率也在下降。有机肥利用技术不适应当前农村的新需求,以及有机肥管理工作不到位,是我国有机肥利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后应以秸秆与畜禽粪便的简便处理、直接利用为主要发展方向,争取逐步达到5000万t养分的年施用量,与化肥形成1:1的施用比例,实现合理的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3.
草浆造纸废液是影响秸秆造纸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小白菜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麦秸造纸废液木质素和麦秸对土壤性质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造纸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两茬小白菜收获后,铵木素配施N肥使土壤pH值降低;小白菜两茬连作后铵木质素配施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为2.73g·kg-1和1.77mg·g-1·2h-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除对照和单施氮肥外,两茬盆栽收获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高于第一茬试验。两茬小白菜收获后秸秆配施和碱木质素配施氮肥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铵木质素配施及秸秆配施的小白菜干重相近,显著高于碱木质素配施。研究表明,与秸秆还田相比,施用铵木质素没有对土壤性状和小白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故铵法草浆木质素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土壤有机改良剂应用。  相似文献   
4.
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是洪堡教育理念的传承和发展,国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影响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模式。在世界多元化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科研机构是研究生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参与者和利益攸关方。中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应借鉴国际经验,坚持科教结合,遵循教育规律,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服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06—2008年在河套灌区分高、中、低肥力水平设置春玉米“3414”肥料肥效试验236个。【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表明:河套灌区春玉米N、P2O5、K2O的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10.6 kg•kg-1、9.9 kg•kg-1、6.7 kg•kg-1,肥料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施肥增产率升高,但单位养分增产量下降。河套灌区春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全氮,极低(<0.42 g•kg-1)、低(0.42—0.67 g•kg-1)、中(0.67—1.08 g•kg-1)、高(1.08—1.72 g•kg-1)、极高(>1.72 g•kg-1);有效磷,极低(<3.6 mg•kg-1)、低(3.6—7.6 mg•kg-1)、中(7.6—16.0 mg•kg-1)、高(16.0—33.7 mg•kg-1)、极高(>33.7 mg•kg-1);速效钾,极低(<70 mg•kg-1)、低(70—103 mg•kg-1)、中(103-151 mg•kg-1)、高(151—222 mg•kg-1)、极高(>222 mg•kg-1)。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模型为:F(N)=-78.13×lnS(N)+155.85,F(P2O5)= -54.621×lnS(P)+250.2,F(K2O) =-42.4071×lnS(K)+272.91。【结论】农学效率、施肥肥效、养分丰缺指标、施肥模型均为推荐施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已成为茶叶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对云南省茶叶产业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指出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云南省茶叶标准化、现代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如果不施钾肥、不采用秸秆还田措施,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种植制的钾素年表观亏缺量在134~258kg/hm2;西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的年表观亏缺量在220~261kg/hm2之间.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种植制下,小麦秸秆还田能使作物吸收的近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钾素归还土壤.施钾肥能使土壤-作物系统钾素的产出与投入更趋于平衡,乃至钾素在土壤中积累.  相似文献   
8.
在河北衡水潮土上进行田间试验,以当地习惯高氮用量(小麦季施N 300 kg/hm2,玉米季施N 240 kg/hm2)为对照,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减少氮肥用量对玉米季植株生长、氮素吸收及根际土壤中无机氮与微生物量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季作物氮肥施用量减少25%和40%,对玉米产量、生物量及植株体内氮累积量未产生明显影响,氮肥利用率提高。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减少氮肥施用量,对玉米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也没有明显影响。在玉米苗期、抽雄期和成熟期,习惯高施氮量处理的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较高,其中抽雄期,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较氮肥减施40%用量处理高出近一倍,但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水平含量明显降低。氮肥减施未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反而增加了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水平。在高肥力的潮土上,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适当减施氮肥并未影响玉米根际土壤氮素水平,可保证玉米稳产,实现减氮增效。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北方 13个省 (市、自治区 )的 25个点上 ,进行了 5年的钾肥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我国北方土壤全钾含量地区性差异不大 ,而土壤缓效钾和土壤速效钾含量 ,西北地区土壤远高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土壤 ,华北地区土壤的土壤缓效钾含量又远高于东北地区土壤 ,而土壤速效钾含量却低于东北地区土壤。在主要种植制下的代表性土壤上 ,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的作物吸钾量也存在明显差异。西北地区的作物吸钾量一般较高 ,华北地区一年两熟制的作物年吸钾量远大于东北地区的一年一熟制。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对作物吸钾量有提高作用。在不施钾肥的情况下 ,土壤钾库长期处在被作物耗用的状态下 ,土壤速效钾含量逐渐下降 ,土壤缓效钾含量也有下降的趋势。施钾肥和秸秆还田配施钾肥 ,均能不同程度地减缓这种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单施钾肥、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华北地区小麦和玉米均有明显增产效应,玉米上的增产效果优于小麦;东北地区一年种植一季玉米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而在西北地区,施钾肥及秸秆还田结合施钾肥只在一些年份和一些地点上对小麦和玉米有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不大,增产概率不高.钾肥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大豆上亦有显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