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分析肥料中氮基础上降低磷钾配比对武夷岩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岩茶的优质、健康生产优化养分配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武夷山进行,供试品种为水仙。设置3种肥料配比处理(N-P2O5-K2O): 15-15-15 (农民用肥,对照CK)、18-8-18 (降磷,T1处理)和21-8-11 (降磷降钾,T2处理),统计相关产量指标,定量测定5项常规品质指标及3种主要次生代谢物浓度,并对茶叶滋味和香气物质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不同配比施肥影响标准叶比率(茶叶有效产量),其中T2处理不仅能显著提高标准叶比率(P<0.05,下同),分别为CK和T1处理的1.35和1.40倍,还能显著增加茶青游离氨基酸的浓度,改善茶青品质。以施肥处理作为限制条件,对非靶向代谢物进行限制性主坐标轴分析发现,肥料配比对茶青代谢物总变异的贡献显著(P=0.001),不同配比施肥可分别解释滋味和香气代谢物总变异的23.30%和22.00%。液相分析结果表明,T2处理可显著提高黄酮类物质风信子质(Hyacinthin)、醚类化合物索拉非尼(Sorafenib)及茶氨酸等代谢物的浓度;气相结果表明,T2处理可明显提高香气代谢物的浓度,包括奶油香物质2,3-Octanedione等。表明T2处理主要通过提高滋味与香气代谢物浓度(尤其香气代谢物)以改善茶青品质。【结论】在以氮为基础比例上适当降低磷和钾的占比,不仅能显著提高武夷岩茶的有效产量,且滋味和香气代谢物浓度也显著增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茶青品质。  相似文献   
2.
武夷岩茶中矿质养分的地域性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岩茶是一种传统名优乌龙茶,其品质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产地武夷岩茶茶青中矿质养分的差异规律,以期了解茶青养分对武夷岩茶品质的贡献。共采集武夷山112个茶园的茶青和土壤样品,主要测定了茶青中12种矿质元素和土壤中5项肥力指标(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产地茶青矿质元素差异明显;利用随机森林分析,明确了不同岩区的茶青中磷、铜和氮元素的差异贡献最大,且总体上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洲茶区、半岩区、正岩区,表明高品质的正岩茶中存在较低浓度的磷、铜和氮;皮尔森相关分析显示,土壤肥力5项指标与茶青中上述三种元素浓度相关性较弱,说明茶青养分受到综合环境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茶青中磷、铜和氮的水平与武夷岩茶的品质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可为茶园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