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丹科2151国审玉2004007渝引玉2005025鄂审玉2007011,春播生育期128~130天(需有效积温2850℃)。株高295厘米,穗位120厘米;穗长25厘米16~18行,穗轴红色,百粒重38克,马齿型。抗病抗倒,抗玉米螟,抗旱性强,活秆成熟。亩产830公斤以上,高产栽培可达1000公斤。  相似文献   
2.
旱稻新品种     
丹旱稻1号(旱96-8)辽审稻[2001]-97丹旱稻1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旱稻新品种。2001年经辽宁省审定命名推广,2002年获辽宁省优质农产品证书。现已成为辽宁省旱稻主栽品种之一。该品种旱地种植从出苗至成熟日数130天左右,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0-24亿hm^2,占作物播种面积的21%左右。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物质投入增加,我国玉米生产迅速发展,在本国粮食经济和世界谷物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这一现状的需求,玉米育种者不断的进行南繁加代,加速育种进程,育出了不少新品种,并同时为避免品种单一导致病虫害给玉米生产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稻米食味品质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作者主要从稻米的基本理化性质如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方面,稻米食味相关的遗传基因如Wx基因、ALK基因和fgr基因,栽培管理条件如土壤、温度、光照、水肥管理等方面,以及收获加工贮藏如收割时期、干燥贮藏等方面对水稻食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可以为培育食味品质优良的水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渗水地膜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水热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覆盖渗水地膜、普通地膜和秸秆相对于裸地不覆盖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覆盖渗水地膜在作物生育期具有明显的增温和保水作用,耕层土壤平均温度较裸地和覆盖秸秆提高1.09℃和2.59℃,但较覆盖普通地膜降低1.55℃。覆盖渗水地膜耗水量较覆盖普通地膜低26.7mm,并在后期干旱季节使土壤水分分布均匀。覆盖渗水地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较不覆盖、覆盖秸秆和覆盖普通地膜分别提高8.17kg/(hm~2·mm),4.50kg/(hm~2·mm),3.71kg/(hm~2·mm)。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浓度DMSO(二甲基亚砜)诱导得到的糯玉米杂交种孤雌生殖Pa1代和Pa2代为材料,研究糯玉米孤雌生殖后代的植株形态变化、细胞学行为变化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研究结果表明,Pa1代的植株在表现型上基本整齐一致,但植株呈现退化。DMSO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除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外,还获得了部分的混倍体,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细胞学行为也相对有较大的变异。Pa2代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及有丝分裂细胞学行为变异均小于Pa1代。  相似文献   
7.
丹玉99号(辽审玉[2005]-236)由辽宁丹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在辽宁地区生育期132天,需≥10℃有效积温2900℃。成株株高290厘米,穗位120厘米左右,穗长达26厘米,穗粗5.6厘米,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8克,穗轴浅红色。抗倒性强,耐旱耐涝、高产稳产,活秆成熟,适应性广。抗大斑病、灰斑病、青枯病、丝黑穗病等玉米病害。  相似文献   
8.
1.丹旱稻1号 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0天。株高100厘米左右,叶片较短,株形较紧凑,根系发达,分蘖力较强。半紧穗型,码较密,穗长14.8厘米左右,平均每穗112粒左右,结实率95%,千粒重26.2克,活秆成熟。米质优,适口性好,国标2级优质米。耐旱性和抗稻瘟病性较强,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种     
丹豆11号(丹304)辽审豆[2002]58号丹东农业科学院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0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2003年申请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数量众多,秸秆内含有大量有机质和作物必需的C、N、P、K等多种营养元素,是一类最能直接利用的可再生有机资源.综述了秸秆还田和土壤C/N平衡的作物增产效应、蓄水保墒效应、生物生态效应和改土培肥效应,长远来看,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适宜C/N水平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量,改善土壤结构,减缓地力衰竭,对土壤培肥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