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同9个乡镇农林技术推广站同志一道历经2个月时间对我区农业外来入侵生物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我区农业外来生物现状。提出了我区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 “巴单三号”是巴盟农研所采用单交种自交选育的方法,经过7代育成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1999年10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面包专用小麦巴优一号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包专用小麦巴优一号,原代号为96-4870,由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农研所培育而成,2002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蒙审麦2002002。……  相似文献   
4.
作为农业生存之本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来科学地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苗期素质、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单418、正红311和隆单8号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苗期素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挖窝点播产量高于育苗移栽及播种器播种,三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净效益挖窝点播优于播种器播种,但差异不大,仅差52.69元/hm2,育苗移栽效益较低.由于播种器播种具有操作简便、用工少和劳动强度低等特点,能满足丘陵区和山区套作玉米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巴单三号"是巴盟农研所采用单交种自交选育的方法,经过7代育成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1999年10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以宁夏永宁县主打的露地供外蔬菜品种菜心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4月初的霜冻天气对露地蔬菜的影响开展综合试验研究,第一年通过室内人工霜箱模拟试验得到初步指标,次年开展室外大田霜冻环境试验研究,结合便携式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和菜心受冻后的统计症状,得出菜心的霜冻指标及适宜霜冻防御技术。结果表明,菜心幼苗轻度冻害的指标为-2.2℃左右,中度到重度冻害的指标在-3.3℃左右,重度到致死的指标在-4.2℃左右;最有效的霜冻防御措施为给植株喷水。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农作物秸秆收集运输的碳减排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加强农作物秸秆的回收利用是解决农村地区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在方形区域收集秸秆的生物质电厂收集运输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从碳减排视角构建秸秆收集运输模型,优化求解运输排放外部成本最小的收储点个数与回收距离。通过与不同收集系统的对比分析,综合评价所建系统在经济、环境、效率方面的优势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联系,提出推动秸秆资源低碳回收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建议。基于河北省统计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秸秆资源丰富,绝大部分地区已具备良好的收集条件,仅廊坊、沧州、唐山的资源供需匹配度较低;所建系统在电厂外围安置12个收储点,没有收集盲区,避免了资源浪费,收集效率提高18.75%,碳排放外部成本减少83.98%,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此外,该系统还为环境保护、减少贫困、公共卫生和资源利用相关的10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多维度支撑。该研究设计的高效收集运输系统,提供了生物质能开发的低碳路径,对进一步构建农村生物质循环供能的闭环供应链一体化系统工程、推动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能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巴单三号"是由巴盟农研所用"Mo 17"做母本,以"816"为父本,采用单交种自交选育的方法,经过7代育成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1999年10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地肤子中黄酮类化合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温度对地肤子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温度80℃,料液比1∶80,提取时间3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