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苜草素对产蛋后期蛋鸡抗氧化能力、脂质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69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3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500和1 000 mg/kg苜草素。试验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蛋鸡产蛋率显著升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500 mg/kg苜草素显著增加了蛋壳强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肝脏甘油三酯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肝脏总胆固醇含量(P0.05)。3)1 000mg/kg苜草素极显著提高了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肝脏GSH-Px活性(P0.01),显著提高了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肝脏与蛋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肝脏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 R1)、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mRNA表达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mRNA表达量(P0.01),而对GSH-Px mRNA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苜草素可降低产蛋后期蛋鸡蛋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提高生产性能、蛋壳强度、机体抗氧化和胆固醇代谢能力,且以添加1 000 mg/kg苜草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林下种植苜蓿不同放养密度与补饲量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选择45周龄体重接近的健康本地鸡441只,随机分为7组,第1~6组放养在种植苜蓿的枣树林中,采用2(补料)×3(密度)两因子设计,补料50%和70%,每667m~2放养100、250、400只方式,以笼养全程自由采食为对照组,分析鸡蛋组成、蛋壳质量等质量指标。结果表明:与笼养相比,在种植苜蓿的枣树林中放养鸡群,改善了蛋壳质量。补饲量对蛋黄重影响显著(P0.05),对蛋白比率和蛋黄比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蛋壳重、蛋壳强度影响极显著(P0.01);放养密度对磷脂含量影响显著(P0.05)。补料70%、100只/667m~2组蛋壳重量、蛋壳比率、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比率优于其它组,100只/667m~2组蛋黄磷脂含量高于其他高密度组;随着密度的增大,蛋黄磷脂、灰分含量逐渐降低。枣林苜蓿地放养条件下,以70%补饲量+100只/667m~2组养殖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3.
选择45周龄体重接近的健康本地鸡441只,随机分为7组,在山西省太谷县生态养鸡场进行2(补饲量)×3(密度)两因子放养试验,研究林下种植苜蓿不同放养密度与补饲量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黄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补饲量设自由采食量50%、70%两个处理,密度为每667m2 100只、250只、400只3个处理,以笼养全程自由采食为对照,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个小区用于轮牧,小区面积为62 m2;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补饲量和放养密度互作对平均产蛋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蛋重和料蛋比影响不显著(P0.05)。笼养+自由采食组(CK)与补饲量70%、100只·667m-2组蛋重、平均产蛋率及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产蛋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蛋重显著高于补饲量50%、100只·667m-2组(P0.05),料蛋比显著低于补饲量50%组(P0.05)。补饲量和放养密度互作对蛋黄重、蛋黄胆固醇含量和全蛋胆固醇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放养密度对全蛋胆固醇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笼养+自由采食组蛋黄重极显著高于补饲量50%、100只·667m-2组(P0.01),蛋黄胆固醇含量和全蛋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100只·667m-2组(P0.05)。补饲量70%下,100只·667m-2放养密度对牧草的破坏性小于其他放养密度。结合产蛋性能、蛋黄胆固醇含量以及草地保护,以70%补饲量+100只·667m-2组养殖模式较好,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爱拔益加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本研究设置2种饲养方式(网上平养和笼养)和2个饲养密度(14和10只/m2),采用2×2因子设计,共分4个处理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和饲养方式对肉鸡耗料增重比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网上平养低密度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高于笼养高、低密度组,网上平养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笼养,日增重和平均体重显著高于笼养;2)网上平养肉鸡胸肌率、腿肌率显著高于笼养,胸肌和腿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笼养,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高于笼养。低密度组肉鸡腿肌pH24极显著高于高密度组;3)笼养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高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T-AOC显著低于低密度。网上平养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高于笼养。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血浆肌酸激酶(CK)的互作效应显著。笼养高、低密度组CK显著低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综上,14只/m2饲养密度虽然对肉鸡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增加了肉鸡氧化应激反应;网上平养肉鸡在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方面优于笼养,但在肉品质、耗料增重比、免疫应激和抗氧化方面较差。  相似文献   
5.
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肉鸡免疫和应激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肉鸡免疫和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756只,采用3×2因子设计,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活动空间分大、小2种:2.88(2.4 m×1.2 m)和1.44 m2(2.4 m×0.6 m),密度分高、中、低3种:14、10、6只/m2。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21日龄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大空间中密度组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小空间中、高密度组(P0.05)。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中密度组显著低于高、低密度组(P0.05),并且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饲养密度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影响(P0.01和P0.05)。饲养密度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2)42日龄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平均体重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大空间中、低密度组和小空间低密度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大空间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小空间组(P0.05),大空间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小空间组(P0.05),大空间中、高密度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小空间中、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中、低密度组(P0.05)。中密度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低于高、低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采食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平均体重及血清FFA、IL-1β及IL-6含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可引起肉鸡的应激免疫反应。其中,中密度大空间组(10只/m2、2.88 m2)免疫应激最小,更适宜肉鸡生长。  相似文献   
6.
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7日龄的Ross 308白羽肉鸡504只,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厚垫料平养、笼养和网上平养,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2(正常密度)和16只/m2(高密度),共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极显著影响7~28日龄和29~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 P<0.001)。7~28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为垫料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平均日增重为垫料平养>网上平养>笼养,料重比为网上平养<垫料平养<笼养。29~42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垫料平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平均日增重笼养显著高于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 P<0.05),料重比笼养<网上平养<垫料平养。在7~28日龄,高饲养密度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在29~42日龄,高饲养密度则有提高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且垫料平养的高饲养密度肉鸡的腿肌pH1最低。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都会影响肉鸡生长性能,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在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方式中提高饲养密度会对腿肌肉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酵母硒和苜草素联用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756只69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 mg/kg酵母硒+500 mg/kg苜草素、0.2 mg/kg酵母硒+1 000 mg/kg苜草素、0.6 mg/kg酵母硒+500 mg/kg苜草素、0.6 mg/kg酵母硒+1 000 mg/kg苜草素、1.0 mg/kg酵母硒+500 mg/kg苜草素和1.0 mg/kg酵母硒+1 000 mg/kg苜草素。试验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酵母硒和苜草素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有提高鸡蛋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的趋势。2)饲粮添加酵母硒和苜草素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肝脏GSH-Px活性以及肝脏GSH-Px1、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 mRNA表达量(P0.01);极显著降低蛋鸡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mRNA表达量(P0.01),极显著提高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mRNA表达量(P0.01);极显著提高蛋黄硒含量(P0.01)。3)添加0.6 mg/kg酵母硒+1 000 mg/kg苜草素可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浆总抗氧化能力(P0.01),极显著降低蛋鸡血浆丙二醛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肝脏胆固醇含量(P0.01)。综上,饲粮中添加酵母硒和苜草素可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及胆固醇代谢功能,以0.6 mg/kg酵母硒+1 000 mg/kg苜草素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