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当今,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全新技术,正在世界各地传播推广。在有着悠久农耕文化的中国,从1992年农业部中澳合作项目引进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开始,18年来全国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353.3万hm^2。回眸这18年的历程,可谓步履艰难。这里既有因地制宜,技术创新因素,又有面对传统耕作、习惯势力的挑战。为此本刊征集了山西省在试验、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中基本形成的包括从晋南一年两熟,到北部高寒冷凉地区一年一熟、轮作倒茬的几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推荐给广大农民朋友和农业农机工作者参阅,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深松加地表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介绍了有关的试验对比结果,对试验结果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作物残茬覆盖地表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环节,是使用机械的方式对地表覆盖的作物残茬进行处理,从而使地表覆盖物既达到满足地表覆盖的目的,又能满足后期播种的要求,为保护性耕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1GL—70型旋耕机与泰山—12及同类型12—15马力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经过九年近五万台的推广使用,证明该机结构合理、工作可靠、适应性强,深受农民欢迎。目前,我国已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为小四轮配套的旋耕机,一般为皮带、齿轮、链条或齿轮传动,1GL—70型旋耕机采用齿轮,两级链条传动,同其它旋耕机的传动结构不同。因此有它独有的特  相似文献   
5.
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增加播前地表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临汾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试验中存在的播种质量不高、缺苗断垄、苗数不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覆盖深松加地表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地表处理对土壤墒情、覆盖率、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是:在覆盖量相同的情况下,动土量越小,土壤保墒效果越好;与保护性耕作原工艺相比,增加地表处理后播种质量改善、出苗率提高;增加地表处理可提高0~50 cm土层水分利用率;增加地表处理使小麦单产在保护性耕作基本处理的基础上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试验证明,覆盖深松加地表处理是一项旱地小麦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不同耕作措施对雨养冬小麦碳足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对我国北方旱作农田作物生产生命周期内生产资料及生产过程碳排放足迹的影响,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连续15年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两年测定了不同秸秆管理和耕作措施(秸秆不还田旋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覆盖免耕)下,旱作冬小麦田N_2O周年排放通量,并对不同耕作管理措施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全面分析与计算,以估算不同耕作措施的碳足迹。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免耕和秸秆不还田旋耕条件下旱作冬小麦田N_2O年度累积排放量较秸秆还田旋耕分别平均减少19.2%和18.9%;2)旱作冬小麦在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产量最高;3)旱作农田碳足迹中氮肥生产、农田N_2O直接排放和柴油消耗排放占到总排放足迹的90%以上;4)秸秆覆盖免耕较其他耕作方式的碳足迹低,两年试验期间,较秸秆还田旋耕处理碳足迹分别低11.0%和6.9%,较秸秆不还田旋耕处理碳足迹分别低7.9%和8.3%。5)在半干旱地区,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单位产量碳足迹最低,是本研究中低碳低排的推荐措施。本研究结果可为旱作农田以低碳减排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杂草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推广保护性耕作必须具备高效能的化学除草剂,通过喷撒化学除草剂来控制杂草生长和消灭杂草。到目前为止,国内生产的一批化学除草剂(休闲期所使用的克抚踪,玉米苗期使用的锈去津,小麦春季使用的2,4-D丁酯等)完全能够满足化学除草的需要,已被大量用于农业生产,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免耕造成的压实问题,进一步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了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我国拥有量大的小型拖拉机为主机,通过合理的改装设计,使轮距加宽,满足试验要求.其改进设计结构简单、独特,拆装方便,原机性能不变,为拖拉机轮距的改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原小麦免耕播种机问题的讨论,提出了新一代小麦免耕播种机的模型,通过改进基本上满足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的需要,为我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