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6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根据我室1978~1982年的试验资料,以目前通用的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生育天数以及布朗的发育单位(S、D、U)等,作为表达大豆发育期的单位,都不够稳定。本文试图利用近五年来的试验资料。探讨一种稳定性更好的大豆发育单位。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玉米立体种植的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立体种植中春马铃薯、春玉米、秋马铃薯、花椰菜,1年4收模式为例,阐明玉米为马铃薯遮阴,使薯块周围的土温降低5~7℃,避免了高温对马铃薯的热害.同时宽窄行玉米又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性能.马铃薯、花椰菜利用冷凉气候、玉米利用温热气候,避免了晚播夏玉米的低温冷害.这种立体种植模式,既能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又能利用小气候减灾避害,从而获得666.7m~2产玉米超500kg,666.7m~2产值2000元的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 鲁西南立体农业结构优化研究课题组,1986年选定嘉祥县梁宝寺镇为试验基点。三年多来,从我省原有数百种间作套种方式中引入11个立体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研究。累计试验面积为6174亩。总计增加产值241.4万元。现将筛选出的几个最适合当地推广的模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我室于1978—1980年,以分期播种为手段,采取生长解析测定法,对山东省2个大豆中熟品种丰收黄与文丰5号进行试验,自6月5日至6月30日每5天播一期。为了探讨气象条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程度,本文汇总三年来的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依此建立了以气象条件预告大豆产量的方程。由于三年试验中品种一致,地力较均匀,每年试验小区均有四次重复,观测、考种方法统一,故所得资料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玉米立体种值的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多年气象资料与农业技术调查研究资料,经统计分析,提出农技气象权重法预报全省小麦产量。其模式为:(?)=y_1×(I+F+M+V+A+P+W+D),经1983~1987年试报,预报比实产偏差2.7%。现已根据本预报技术,开发了相应的 BASIC 程序,可以随时进入省农业系统的微机网络,进行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6~1992年在农村试验、推广12套立体种植模式的资料,阐明这些模式可以成倍地提高气候资源的产出率。在当前生产水平下,积温每℃·d常规种植大田只能产出0.06元左右,而同等地力的立体种植田可达0.19~0.34元,即立体田的积温产出率比常规田高3~6倍。立体种植还能提高土地当量比,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田间小生境,增加生物互补作用,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发立体农业,不仅是提高农业气候资源产出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我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途径之一 ̄[1]。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0—1982年全国各类型大豆共88个品种,在济南进行2—4期播种的生态试验结果,明确了大豆生育期长短与如下六个因素有关:①纬度:品种原产地纬度高的引入后生育期短,纬度增高1°生育期缩短2—4天。②生态型:同纬度不同生态型的品种,生育期最多可相差80天。各类型品种生育单位比值变动在0.63—1.08之间。③早晚熟:品种早、中、晚熟之间的生育单位比值变动在0.8—1.4之间。④播期:各品种引入后的生育期多随播期的延迟而缩短,每晚播一天总积温可减少0.4—24.6。⑤降水:降水量在±100mm之间,对生育期无明显影响。降水量偏差值与生育期差值呈指数曲线关系:⊿D=1.142~(0.008809)⊿p。⑥温度:把逐日气温T换算为大豆的温度效率单位T、R、U,可纠正温度变动对生育单位的影响:则T、R、U=-165.9+16.218T-0.335T~2。经统计分析,对于全国各类品种在山东的生育期可用如下模式表达: ∑T.R.U=-1881-41.4L+3400E+2361EL-18.635D-1721⊿P R=0.96,复相关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该模式可为大豆引种时预测成熟期提供定量依据,预测标准误差≤5%。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豆气候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是世界上著名的生产大豆的国家,北自黑龙江省呼玛县,南至西沙群岛,东起乌苏里江和台湾,西迄新疆喀什和西藏察隅,均有大豆栽培。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对大豆的分布、生育、产量有重大影响,并形成不同地区适宜的种植制度,栽培措施和品种类型,为了充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防御农业气象灾害,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品种和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合理作物布局,实现大豆增产稳收,特进行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