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峡水库消落带草本植物对若干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三峡水库消落带典型草本植物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三峡腹地忠县石宝镇消落带选取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Poir.)Stapf et C.E.Hubb.)、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L.f.)R.Br.)、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eoides(Michx.)Scribn.)和自然恢复草地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以裸地为对照,对比研究了4种典型草地土壤容重(Bulk density,BD)、颗粒组成(Soil particle composition,SPC)、磁化率(Soi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SMS)和抗剪强度(Soil shear strength,SSS)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及其根系的存在对土壤容重、土壤体积磁化率、颗粒组成和抗剪强度有重要影响。裸地的土壤容重要显著高于4种草地,但表层土壤体积磁化率要弱于草地;草地与裸地的土壤颗粒组成无明显差异;植物根系可以显著增强土壤抗剪强度,其中牛鞭草地0—10cm和10—20cm层土壤粘聚力分别比裸地增加319.81%和46.89%,而狗牙根草地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7.69%(0—10cm)和43.13%(10—20cm)。研究结果可以为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消落带在高压淹水浸泡和干湿交替作用下,土壤力学特性必然发生变化,影响土体抗侵蚀性能,破坏库岸稳定性。目前对消落带土壤力学特性变化及其对淹水—落干驱动的响应尚不明确。以三峡水库消落带广泛分布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模拟水压作用和淹没—出露交替过程,研究紫色土应力—应变和抗剪强度参数对高压淹水和干湿交替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水柱压力、干湿交替次数和干湿交替幅度都能显著驱动紫色土力学特性发生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水柱压力增加,紫色土刚度逐渐增强,黏聚力降低幅度变小,内摩擦角增大。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加,紫色土刚度逐渐减小;内摩擦角有所增大,黏聚力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且随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干湿交替幅度增加,抗剪强度迅速降低(相同围压下),黏聚力增大,内摩擦角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干湿交替幅度越小,土壤的内摩擦角增大越多,黏聚力降低越多。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三峡水库土质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对反复淹水的响应,选取消落带代表性土壤紫色土,以180m处未淹水土壤为对照,分析了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在消落带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淹水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表层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对淹水响应最为强烈。随水位高程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最大降幅16.42%;淹水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最大增幅达38.42%。孔隙率整体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在160m处出现最小值40.77%;淹水后孔隙率显著降低,最大降幅达35.10%。颗粒组成呈低水位段粗、高水位段细,表层粗、下层细的特征分布;随水位高程增加,粗颗粒(砂粒)的体积百分比和中值粒径均减小,降幅分别为40.47%和52.99%;淹水后砂粒含量和中值粒径均显著增加,最大增幅达91.60%和141.72%。同一时期黏聚力在消落带以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布,最大变化幅度达195.76%,淹水前后黏聚力最大变化幅度达163.24%;内摩擦角的分布随水位高程变化较小,淹水前后内摩擦角最大变化幅度达54.42%。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消落带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狗牙根和牛鞭草的消浪减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剧烈的土壤侵蚀和库岸坍塌是三峡水库消落带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而植被恢复是治理消落带的关键措施之一,植物的消浪固土能力是消落带适宜植物配置的重要依据。为了探讨三峡水库消落带典型草本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和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Poir.)Stapf et C.E.Hubb.)的消浪减蚀效应,进行了植物消浪和波浪冲刷的水槽概化模拟试验。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消浪效应有较大差异,在周期较长(1.2~1.5 s)时狗牙根平均消浪系数为0.54,明显高于牛鞭草(0.37);而在周期较短时(0.8~1.0 s)则2种草本消浪性能相当,消浪系数均介于0.15~0.30之间。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狗牙根、牛鞭草平均侵蚀模数分别为17.63、57.28 g/(m2·min)。2种草本的减蚀效应均在89%以上,最高可达98.59%。植物的减蚀效应是其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的综合作用结果,其中牛鞭草根系的固土贡献率在91%以上,而地上部分仅为7.4%~8.6%;狗牙根根系固土贡献率(71.2%~76.2%)显著低于牛鞭草,但其地上茎干部分贡献率(23.8%~28.8%)要显著高于牛鞭草(P0.05)。可见2种植物都有较好的消浪减蚀效应,总体上狗牙根的消浪能力和综合减蚀效果均要略强于牛鞭草。波浪大小和周期、植被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形态对消浪减蚀效应有重要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可适当的推广到其他水库或湖泊消落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