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研究自制中药复方颗粒剂对腹泻仔猪小肠黏膜组织结构和营养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人工感染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的28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36头,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抗生素治疗组在饮水中添加盐酸林可霉素2.0 m L/头饮水,2次/d,连续5 d;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在饮水中添加2.0 g/头饮水,2次/d,连续5 d。分别于用药后14 d时,每组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头屠宰,无菌采集小肠黏膜,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观测小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其余仔猪继续饲养14 d,采用内源指示剂法进行消化试验。结果显示,小肠黏膜组织结构: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小肠黏膜除有少量出血外,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抗生素治疗组小肠黏膜脱落,有广泛充血、出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大量以淋巴细胞杯状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排列紊乱、脱落;细胞受损严重,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异常。养分消化率:对于有机物质、磷的消化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钙的消化率为57.10%,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56.10%),并与健康仔猪组(57.40%)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为79.30%,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78.50%),并与健康仔猪组(79.20%)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为48.30%,极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46.10%),并与健康仔猪组(48.20%)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粗脂肪的消化率为63.40%,极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62.10%),并与健康仔猪组(63.60%)差异不显著。结论:抗生素治疗仔猪腹泻造成小肠黏膜明显的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而中药治疗有利于仔猪小肠黏膜组织结构的修复,并能显著提高小肠的养分消化率。为防治仔猪腹泻、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卵特异性连接组蛋白(oocyte-specific linker histone H1,H1foo)是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与早期胚胎内特异表达的连接组蛋白,它在卵母细胞生长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中起关键性作用.本研究旨在克隆猪H1foo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首先利用5'RACE和RT-PCR的方法获得猪H1foo基因的CDS区,并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HQ915640;然后将H1foo基因的CDS区连接到载体pMD19-T上,经酶切后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Venus上,从而构建pVenus-H1foo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2000介导重组质粒pVenus-H1foo转染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T-PCR检测,确定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最后通过体外转录试剂盒将H1foo-venus体外转录为mRNA,并显微注射至猪卵母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表达和定位.序列分析表明猪Hlfoo基因CDS区全长1 041bp,编码34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6.45kD,在核苷酸水平上与牛、人和小鼠H1foo基因的相似度分别为75.7%、67.9%和54.3%;真核表达载体pVenus-H1foo转染后,能在He(l)a细胞中表达并可以准确的定位在细胞核;体外转录的H1foo-venusmRNA显微注射猪卵后其融合蛋白也能准确定位于细胞核.本研究克隆了猪H1foo基因并成功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录的H1foo-venusmRNA能在猪卵中正确表达和定位,为进一步研究H1foo在猪卵母细胞成熟以及核移植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半胱氨酸对幼龄陶寒杂种羔羊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激素诱导4~8周龄陶寒杂种羔羊获得624枚A、B级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分别在含不同浓度半胱氨酸的成熟液里成熟培养24 h,对照组(0μmol/L)、试验Ⅰ组(100μmol/L)、试验Ⅱ组(150μmol/L)和试验Ⅲ组(200μmol/L),经体外受精检测卵母细胞发育效果。结果表明: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成熟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分别为60.9%、62.82%和64.1%,比对照组的卵裂率59.62%分别高1.28、3.2和4.48个百分点(P0.05),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成熟卵母细胞的囊胚率分别为21.79%、23.08%和23.72%,比对照组的囊胚率18.59%分别高3.2、4.49和5.13个百分点(P0.05)。说明成熟液里添加一定量半胱氨酸有利于卵母细胞成熟和发育。  相似文献   
4.
正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简称为IVF)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它由精子采集、体外获能和卵母细胞采集、体外成熟、受精、受精卵培养等技术组成。目前已有10多种哺乳动物的"试管动物"相继出生。但在羊的体外受精技术研究中,一直存在着精子获能效果差和卵母细胞卵裂率低等问题。迄今为止,未见有关在幼龄绵羊的卵母细胞体外  相似文献   
5.
通过简易避光密闭气袋在人体呼出的气相环境下(CO2浓度约5%,O2浓度约15%),利用生化培养箱进行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结果显示,牛卵母细胞在密闭气袋中培养与对照组(正常培养)相比成熟率(74.79%比71.69%,P〉0.05)、孤雌激活后卵裂率(83.07%比81.39%,P〉0.05)和囊胚发育率上(26.75%比22.87%,P〉0.05)均无显著差异,但是密闭气袋培养各项数据均略高于对照组。本试验验证了该技术的方便性和有效性,为此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灵大尾羊是山西省优良地方绵羊品种。该品种在上世纪80年代被列入《山西省家畜家禽品种志》,30多年来,在饲养数量、分布区域、生产性能、饲养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需要对其品种资料进行更新和补充,以完善山西省地方品种资源信息库。因此,2009—2012年对广灵大尾羊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研究。目前广灵大尾羊存栏9万多只,6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33.23 kg和30.15 kg,接近于1983年《畜禽品种志》上的周岁公、母羊体重;周岁公、母羊体重分别为48.67 kg和41.27 kg,接近于《畜禽品种志》上的成年公、母羊体重;8月龄羔羊屠宰率达52.7%。所以,为了保护和利用好广灵大尾羊品种资源,应开展本品种选育,提高其繁殖率、产肉性能,缩小脂尾重量,向以产肉为主、皮毛为辅的肉皮兼用型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和完善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清除霉菌污染的方法,挽救珍贵的细胞资源,试验在被霉菌污染的吕梁黑山羊耳缘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2.5,25,250μg/m L的两性霉素B,每天洗涤、换液一次,连续处理14 d,比较不同浓度药物的清除效果。结果显示,细胞培养液中添加25μg/m L的两性霉素B后,细胞中无霉菌生长,细胞生长良好,药物处理过程中可正常传代,处理后细胞生长曲线与对照组细胞无明显差异。说明细胞培养液中添加25μg/m L两性霉素B既能清除霉菌污染又不会对细胞造成影响,该浓度是清除霉菌污染适宜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8.
转录因子nanog和oct-4是细胞具有多潜能性的关键调控因子,一般认为它们的表达是细胞具有多潜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标志.本研究将牛成纤维细胞(BEF422)分别移入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RT-PCR检测其nanog和oct-4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这两个基因在移植卵中的分布进行定位.结果表明,牛成纤维细胞移植入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培养后,nanog和oct-4基因均被诱导表达,并且明显定位于移植细胞的细胞核上,而成纤维细胞组和未注射成纤维细胞的空白卵母细胞组中均未检测到nanog和oct-4的表达.说明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均能激活成纤维细胞中转录因子nanog和oct-4的表达,使其发生重编程.本研究选取GV期和MⅡ期这两个关键时期的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为进一步解释卵母细胞中含有的与供体细胞重编程相关的物质及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检测p21基因在牛卵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首先利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对不同成熟阶段牛卵内p21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然后从牛成纤维细胞中克隆了p21基因并构建pVenus-P21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2000介导重组质粒pVenus-P21转染Hela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检测,确认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最后应用体外转录试剂盒将p21-venus体外转录为cRNA,并注射牛卵母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表达及定位。结果显示,在牛卵体外成熟过程中,各时期均存在p2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Venus-P21能够在Hela细胞中正确表达及定位。p21-venus cRNA显微注射牛卵后其融合蛋白也能实现准确定位,为研究P21在卵母细胞成熟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优化从微量卵中克降基因的条件,并构建牛H1foo基因真核表达载体.首先将微量(1~5个)卵母细胞裂解后,用改进的RT-PCR方法扩增内参β-actin基因以检测该方法扩增基因的效率,结果表明单卵扩增成功率为80%以上(10/12),3个、5个卵扩增成功率均达100%.利用该体系从微量(5个)牛卵中克隆得到H1fooCDS全长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与GenBank上公布序列同源性为100%.将牛H1foo CDS连接至pMD19-T载体上,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定向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enus上,鉴定正确后命名为pVenus-H1foo.利用脂质体2000将pVenus-H1foo转染Hela细胞,24 h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表明其能够正确表达.将H1foo体外转录为mRNA后直接注射卵母细胞,其表达产物能准确定位于卵母细胞及极体的染色体上.结果,成功构建了牛H1foo真核表达载体pVenus-H1foo,为研究该基因在卵母细胞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