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测定天然芸苔素内酯对水稻幼苗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以及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对水稻幼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力的影响,研究天然芸苔素内酯减轻胺苯磺隆对水稻药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水稻幼苗GSH含量、GST活性变化没有太大相关性,可能与其能间接激活水稻幼苗ALS活力有较大相关。  相似文献   
2.
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耐药性差异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水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比活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比较其对甲磺隆的敏感性水平,探讨了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的耐药性差异机制。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或组合ALS对甲磺隆均较敏感,当甲磺隆浓度为100 μg/L时,对ALS比活力抑制率达60%以上,且活力百分比与甲磺隆浓度对数成直线负相关关系,相关程度显著或极显著;活体条件下ALS活力均受到甲磺隆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同一品种ALS活力不随甲磺隆浓度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甲磺隆浓度相同时,活体条件下所有供试水稻品种ALS活力均显著高于离体条件下的ALS活力,影响程度与植株耐药性差异基本一致,说明甲磺隆在水稻体内存在较强代谢失活作用,代谢失活差异是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的耐药性差异机制。  相似文献   
3.
防治红火蚁触杀型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测定了9种杀虫剂的触杀活性和其中8种药剂对红火蚁工蚁的致死中浓度,触杀活性测试表明,48%毒死蜱对工蚁的击倒速度和致死率均高,药后0.5 h工蚁死亡率达100%;氨基甲酸酯类药剂药后8 h工蚁的被击倒率达100%;5%氟虫腈10 000倍和10%溴虫腈10 000倍药液处理后工蚁的被击倒速度低,但药后24 h工蚁死亡率达100%;高效氯氰菊酯和杀虫双对工蚁的毒性是可恢复的。毒力测试表明,98%杀螟丹对红火蚁毒力最强,其次是10%溴虫腈和48%毒死蜱,而有机磷类的敌敌畏和氨基甲酸酯类的丁硫克百威毒力表现较差,拟除虫菊酯类的高效氯氰菊酯表现一般。试验结果表明,氟虫腈、溴虫腈、毒死蜱、杀螟丹等药剂可被推荐用于野外红火蚁的灌巢防治。  相似文献   
4.
华南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已产生严重抗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9—2011年在广东连州、惠州、佛山、广州和广西柳州、江西信丰等多个华南区主要菜场开展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监测。结果发现,与室内敏感种群的敏感基线相比(LC50=0.13 mg/L),各监测点在2009年秋季均为敏感水平,2010年秋季部分地区出现敏感性下降和低水平抗性,而2011年春季除了监测到敏感性下降和低水平抗性外,还发现个别监测点产生中等水平抗性,抗性上升趋势明显。随后,在广州增城菜区监测到一例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极高水平抗性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其当代和F1代虫源的LC50值分别为78.78、59.14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606.00和454.92,达极高抗性水平。分析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药性的关键因素,认为过度依赖该药、随意提高施用剂量、不合理混配、连年连片单一种植模式等可能是有利于抗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大白菜和土壤中虫螨腈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虫螨腈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0.01、0.1和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虫螨腈的平均回收率为86.6%~10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3.2%,最小检出量为1.0×10-12 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采用20%虫螨腈悬浮剂按450 g/667m2的剂量施药,虫螨腈在大白菜中的半衰期为6.0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03 d,药后7 d大白菜中的最终残留量≤1.572 mg/kg,低于我国的最大残留限量值2.0 mg/kg。建议在大白菜上使用20%虫螨腈悬浮剂时,施药制剂量为20~30 g/667m2(折合有效剂量60~90 g/hm2),施药2~3次,安全间隔期为7 d。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湖南3个蔬菜产区(长沙市长沙县、株洲市茶陵县和永州市祁阳县)的田间小菜蛾对9种药剂的抗药性。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达到极高水,对定虫隆、阿维菌素和茚虫威抗性属于高抗水平,对溴虫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多杀菌素属于中抗水平,对氯虫苯甲酰胺和苏云金杆菌相对敏感。因此,这3个地区的小菜蛾防治应该减少溴虫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多杀菌素的使用,交替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和苏云金杆菌,停止阿维菌素、茚虫威、高效氯氟氰菊酯的使用,以便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阿维菌素是目前防治这一害虫的当家产品。笔者对小菜蛾抗阿维菌素品系的选育、抗性监测、交互抗性、抗性遗传、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 对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 的γ - 氨基丁酸a(GABAa) 受体基因cDNA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简并性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扩增出小菜蛾GABAa受体基因248 bp的cDNA片段。该cDNA基因片段的氨基酸与已报道的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的GABAa受体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以GABAa受体基因片段为基础, 构建了优化的半定量RT-PCR法, 以18S rRNA为内标, 研究小菜蛾不同组织以及不同发育阶段GABAa受体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 GABAa受体基因在头部表达量最高, 胸部次之, 腹部最低; 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分别采用叶片浸渍法和叶柄浸渍法测定了华南地区6 个桃蚜种群对7 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 果表明、6 个桃蚜种群对吡虫啉产生的抗性水平最高、抗性倍数在28.0~51.5 之间。湖南郴州市尧广东韶关市尧广东梅 县和惠州市惠阳4 个监测点的桃蚜种群对硫丹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或者敏感性下降(抗性倍数分别为3.6尧3.8尧5.1 和 7.2)。广州市天河区小白菜和惠州市惠阳区甘蓝上的桃蚜种群对联苯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9.6 和7.7)、湖南郴州市监测点甘蓝上的桃蚜种群对丁硫克百威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8.1)。其他监测点的桃 蚜种群对硫丹尧毒死蜱尧联苯菊酯尧丁硫克百威尧抗蚜威和烯啶虫胺均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在10.6~28.0 之间。  相似文献   
10.
<正>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选育的新桑品种保坎61号被联合国授予1992年度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该品种1989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属国内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