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1篇
  17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流域是一个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子系统的复合系统,对其治理难度级别的划分必然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才能进行综合评价。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方法对小流域治理难度等级划分,克服了以往凭主观判断或单一因子评价的弊端,使其划分的结果更科学化、合理化。为流域治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口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概述与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湿地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湿地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就更加重要。介绍了河口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并以双台子河口湿地为例计算了其最大、最适和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对双台子河口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水资源规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3S”技术建立盘锦湿地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吸收以往盘锦湿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采用直接判读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解译方法,建立盘锦湿地信息系统,实现了湿地识别、类型划分、面积计算和管理信息存储等功能,较系统地确定了采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开展湿地资源宏观调查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监测站的河流断面的径流量预测难的问题,选取了有针对性的影响因子,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改进算法—自适应调节学习速率算法,以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为工具,以辽河干流铁岭站为假想对象,建立了无站条件下年径流量预测模型,模型训练48次误差达到要求,以2004~2006年3年实测资料作为检验样本进行仿真,验证模型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3年预测结果全部满足要求,说明该模型可用于河流任一断面年径流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淤积物与水生植物间的关系,制定适当的水生植物管理政策,通过在石佛寺水库人工湿地采集对比4种不同水生植物(荷花、蒲草、芦苇、混合植物)以及主河道区域的淤积物,分析各区域内淤积物密度及TOC(有机碳)含量,研究这4种水生植物对淤积物总重量及淤积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湿地内淤积较为严重,平均淤积深度为0.824m各区域淤积物平均密度为1.106t·m-3,水生植物的种植会使附近区域内淤积物密度明显降低。湿地淤积总量约为14699978t,其中生物有机质含量占1.31%,即淤积总量中有98.69%为非生物淤积,湿地内淤积物的主要是由外源的无机物质所形成的非生物淤积构成。但水生植物的促淤效应会使淤积物变得疏松,从而增加淤积物的深度。因水生植物的种植,湿地内淤积物深度增加0.261m,占湿地内平均淤积深度的31.7%。其中荷花区域内淤积物中TOC含量最高,促淤效应最为明显,使淤积深度增加约0.101m;芦苇与蒲草对淤积深度的影响较为接近,分别会使淤积深度增加0.067和0.063m;混合植物区域(包括沉水植物、根生浮叶植物和自由漂浮植物)内淤积物中TOC含量最少,促淤效应最差,但仍可以使湿地平均淤积深度增加0.030m。水生植物对于淤积深度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死亡腐解后对淤积产生的疏松效应,应及时对植株残体收获利用。  相似文献   
6.
7.
在水质测量评价中,通常将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大小作为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为获取石佛寺水库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对石佛寺水库的水体进行光谱测量,获取水体光谱特征,并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检测,得出叶绿素a浓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叶绿素a浓度与水体反射率的相关性,得到如下结论:石佛寺水库水体叶绿素a的浓度与反射比R_(702)/R_(674)和595 nm波长处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值都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r~2分别为0.724 4和0.745 0)。  相似文献   
8.
为了健全辽宁省凌河口湿地生态建设,利用3S技术,结合湿地景观破碎度,采用生态学的计算方法,对1995-2014年凌河口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4年,凌河口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3.59、6.19、5.94、8.02和8.46亿m3;(2)1995-2014年湿地景观破碎度程抛物线状,2005年为本研究时段内景观破碎化最严重的一年;(3)研究时段内的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多年平均降雨下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以及降雨频率分别为75%和95%对应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7.10、3.87、4.11和4.36亿m3;(4)计算出湿地生态环境逐月需水过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及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了2013年石佛寺人工湿地蒲草全生育期的逐日实际蒸散量,对比分析了各时期的自由水面蒸发量,并采用偏相关法分析了影响蒲草群落实际蒸散量及水面蒸发量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蒲草全生育期单位面积的累积蒸散量为607.96mm,整体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稳定期蒸散强度最大达到4.52mm/d,是生态需水的关键时期,相应全生育阶段的水面蒸发量为560.11mm,蒸散系数达到1.09,说明蒲草的存在能够增加湿地水分的扩散;蒸腾和蒸发受各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主要受太阳辐射和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石佛寺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地内各项水体富营养指标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工湿地对辽河水中富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2009年石佛寺人工湿地建成以来,水库出口处水体富营养情况明显好于湿地建成前,其中DO含量明显增加,有机物CODMn,BOD5及营养盐NH3-N,TN和TP的含量有显著降低。辽河水流经湿地内部,部分时段水体中DO含量的变化率出现负值,但湿地出口处DO含量均达到7.0 mg/L以上;湿地对有机物及营养盐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去除效果在汛期好于非汛期,2009—2011年的去除率均达到正值,对有机物CODMn,BOD5的最大去除率分别可达到48.3%,65.8%,对营养盐NH3-N,TN和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8.1%,88.2%和72.0%;2012—2013年部分时段的去除率出现了负值,说明随着湿地运行时间的延长,植物死亡后的腐烂分解会导致富营养物质的二次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