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聚合物纳米材料主要包括聚合物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胶束和聚合物纳米乳液.文章综述近年来聚合物纳米材料在疫苗佐剂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对聚合物纳米佐剂的作用机理、发展趋势及潜在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低温胁迫对苦瓜嫁接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以中原共荣与苦砧 2 号 2 个南瓜品种作为砧木与翠柳2号苦瓜分别靠接的嫁接苗为试材,对照采用苦瓜自根苗,使用人工气候培养箱进行低温处理,对低温下两种不同砧木嫁接苗的冷害指数及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可溶性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低温胁迫下,嫁接苗的冷害指数极显著低于自根苗,说明嫁接可以缓解幼苗所受的低温伤害。在冷胁迫期间,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以及可溶性总糖嫁接苗显著高于自根苗;在冷胁迫前期,嫁接苗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自根苗;果糖含量嫁接苗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蔗糖含量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嫁接苗均显著高于自根苗。苦砧 2 号在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上均高于中原共荣,综合表现上苦砧 2 号的抗冷性优于中原共荣以及自根苗,说明嫁接苗在低温胁迫时能有效地提高此 3 类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此提高苦瓜幼苗的耐冷性,而在冷胁迫前期正向响应的可溶性糖中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蔗糖在整个耐冷胁迫期间均表现了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粮食因破碎而导致的损耗浪费,探索玉米颗粒的抗破碎能力,该研究利用准静态压缩试验共获得了920组玉米粒的力学数据,并通过韦伯分布拟合对玉米粒破碎力进行了分析。试验对比压缩方位及压缩速率对玉米粒破碎力的影响,确定准静态压缩的试验条件,在此基础上探索玉米含水率、粒径、轴比对玉米粒破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沿玉米厚度方向压缩可获得玉米粒的最大破碎力;压缩速率小于0.10 s-1时,压缩速率对玉米粒破碎力分布无影响。另外,玉米粒的含水率、粒径、轴比均影响其破碎力分布。含水率14.72%的玉米粒破碎力分布更为集中;小粒径玉米粒更容易破碎,粒径小于7 mm时玉米粒破碎率达100%;玉米粒破碎率和破碎力均与轴比呈反比,表明饱满圆润的玉米颗粒更容易发生破碎。该试验为玉米在储运、加工过程中的降碎降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对嫁接苦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温胁迫对嫁接苦瓜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以翠柳2号苦瓜为接穗,以苦砧2号(黄籽南瓜)和中原共荣(白籽南瓜)为砧木,利用靠接法进行嫁接,在人工气候箱内模拟低温胁迫条件,并对嫁接苦瓜幼苗的冷害指数和抗氧化系统的生理生化物质活性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低温环境中,苦瓜嫁接苗与自根苗冷害指数以及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都会受到显著的影响。低温胁迫处理苦瓜自根苗的冷害指数显著升高,苦瓜嫁接幼苗冷害指数显著低于自根苗,说明嫁接可以显著提高苦瓜幼苗的对低温的耐受力。嫁接苗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物质含量明显高于自根苗,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以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则显著低于自根苗,该结果说明嫁接能够降低低温胁迫所引起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质过氧化对细胞膜造成的损伤。研究表明,低温胁迫下,苦瓜嫁接幼苗的抗氧化酶、抗氧化剂含量提高,可以维持AsA-GSH循环系统稳定性,降低了H2O2、MDA的累积以及产生速率,从而减轻活性氧对苦瓜幼苗的伤害,保护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了苦瓜幼苗的抗低温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构建高密度苦瓜SSR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苦瓜SSR-PCR体系进行优化。采用该体系和本实验室开发的300对SSR引物对4种表型差异较大的苦瓜材料基因组DNA进行了多态性引物筛选,并用筛选出来的多态性引物对黄瓜、甜瓜、西瓜、丝瓜、冬瓜、南瓜进行了PCR扩增,研究了苦瓜SSR引物对6种瓜类作物扩增的通用性及多态性。优化后的SSR反应体系为:d NTPs(2.5 mmol/L)0.5μL、Taq DNA聚合酶(5 U/μL)0.1μL、10×PCR-Buffer 1.5μL、SSR引物(10μmol/L)0.6μL、模板DNA(100 ng/μL)70 ng,总反应体系为10μL。在苦瓜3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9对条带清晰的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比率为16.3%。其中苦瓜SSR引物对黄瓜、甜瓜、西瓜、丝瓜、冬瓜、南瓜扩增的通用性分别为61.2%、51.0%、59.2%、57.1%、49.0%、59.2%;每个物种不同类型间的多态性比率排序为丝瓜(22.4%)西瓜(16.3%)甜瓜(14.3%)、冬瓜(14.3%)黄瓜(8.2%)南瓜(2.0%)。即有棱丝瓜和无棱丝瓜之间、圆形西瓜和椭圆形西瓜之间多态性较高,瓜用南瓜和叶用南瓜之间多态性比率最低。说明部分苦瓜的SSR标记在其他葫芦科作物中具有通用性,并且在不同物种间扩增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将为葫芦科其他作物分子标记研究及后续苦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比较基因组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瓜类是重要的蔬菜、水果类作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因此进一步提高瓜类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优良品种选育是进一步提高葫芦科蔬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有效方法,分子育种是加速育种进程的重要手段,而基因定位是现代分子育种研究的基础。本文综述了主要葫芦科作物重要性状基因定位的策略、方法以及初步定位和精细定位工作的研究进展,为相关作物的基因精细定位、基因克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对今后的葫芦科作物精细定位技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在生产以及排放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泄露到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危害,进而影响生态安全和人群健康。综述了水体和土壤中氧化石墨烯的生物毒性,并对用来评估其生物毒性的模式生物进行了探讨,可为更好地评估氧化石墨烯的生态风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葫芦科主要蔬菜建立再生体系是基因工程研究中关键性的基础工作。本文就近些年来国内外在激素水平、培养基类型、基因型、苗龄、外植体部位、不同的消毒处理方法等因素对葫芦科主要蔬菜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目前葫芦科主要蔬菜再生体系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以期为葫芦科主要蔬菜的遗传转化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海南省苦瓜白粉病的病原菌、生理小种及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解析白粉病菌及生理小种种类,通过显微镜观察白粉病菌侵染过程,并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探讨苦瓜对白粉病的主要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采集自海南省6个市(县)的苦瓜白粉病病原菌均为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属生理小种2F,该菌在侵染苦瓜叶片时有4个关键时期:接种后4 h为分生孢子萌发高峰期,8 h为附着孢形成高峰期,16~24 h为次生菌丝形成高峰期,5 d为分生孢子梗形成高峰期。将其接种于苦瓜抗、感品系,对白粉病的抗性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其中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且会受到环境变异的影响。根据苦瓜抗性遗传规律,F2代主基因遗传率最高,受环境影响最小,在苦瓜的白粉病抗性育种中,以早期世代F2代作为有效选择世代。研究表明白粉病菌侵染叶片的前2 d是白粉病防治的最佳时期,所以在白粉病易发的物候期,可将防治时间提前1~2 d。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苦瓜表观遗传多样性,通过正交设计方法优化了MSAP技术中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系统的关键因素,构建了适用于苦瓜的MSAP反应体系,并利用其对52份苦瓜种质资源的表观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μL MSAP双酶切反应体系中,加入Eco RⅠ和MspⅠ/HpaⅡ各10 U,于37℃水浴酶切4 h时使酶切完全;最佳预扩增反应体系20μL,包含连接产物4μL,10×PCR buffer 2.0μL(25 mmol/L),d NTPs0.3μL(2.5 mmol/μL),Taq酶0.1μL(5 U/μL),10 mmol/L上下游引物各1.0μL;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20μL,包含4μL稀释150倍的预扩增产物。从110对引物中选出扩增效果好,条带清晰的12对引物组合利用最佳反应体系对52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MSAP扩增,共得到430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8条,多态性比率为50.70%。对DNA甲基化模式进行分析,其中类型Ⅰ(非甲基化类型)3109条,类型Ⅱ(半甲基化类型)633条,类型Ⅲ(全甲基化类型)606条,类型Ⅳ(外部甲基化)1250条,苦瓜甲基化模式主要为外部甲基化为主。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26 5、0.372 6,该结果表明试验中所用的苦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和进化水平较高。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不同地区苦瓜种质资源在相似性系数0.88处可分为4大类,大部分种质被聚集在第1类中,又可以分为5个亚群,亚群Ⅰ:中国海南、中国广东、中国福建和日本;亚群Ⅱ:中国云南;亚群Ⅲ:泰国和格林纳达;亚群Ⅳ:中国北京;亚群Ⅴ:中国台湾。本研究通过利用正交优化建立MSAP反应体系,并对苦瓜种质资源甲基化表观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这种基因组结构水平上的研究将为苦瓜种质资源的种群分化及物种进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