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篇
  2017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小清河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立足小清河水污染治理现状,对小清河水质污染状况如主要超标参数(COD、BOD等)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污水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阐述了小清河水污染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小清河水污染治理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10kV线路两种中性点接地系统联网的分析夏泉北京供电设计院(100037)1问题的提出北京地区的10kV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两种,即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根据电网线路类型的不同,这两种方式适用的地区也不同。架空线因外...  相似文献   
3.
依据Kohlrausch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采用经典的电化学实验方法,测定强电解质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间接求出弱电解质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从而设计出一种测定弱电解质溶液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的实验方法,应用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该实验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4.
采用树脂吸附法、凝胶包埋法以及戊二醛交联法获得了3种固定化小麦酯酶,比较了粗酶液和固定化酶的耐藏性能,并用敌敌畏农药对固定化酶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固定化酶的耐藏性能较粗酶液有所改善,其中交联法和凝胶包埋法制备的固定化酶耐藏性能较好,并且可以有效地进行敌敌畏农药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普通化学课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农业院校普通化学课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数学改革实践情况,分别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成绩考核等方面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参考意见,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应用微波技术水解柞蚕丝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解桑蚕丝是蚕丝在浓度为6mol·L-1的盐酸、恒温110℃的条件下水解24h,使蚕丝完全水解为氨基酸。本试验采用微波处理水解柞蚕丝,确定最佳水解条件为时间30min,功率中档,酸度1.5mol·L-1,恒温水解时间9~11h,恒温水解温度是100℃。实验中增加微波水解阶段,可大大缩短水解时间,而且产物水溶性好,稳定,放置1个月未见沉淀。水解产物的分子量在2000~3000之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并优化黄芪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扩增反应体系,对中药材黄芪甲基化水平进行研究。[方法]磁珠法提取黄芪DNA后,采用Hpa II/Msp I 2种内切酶进行酶切,将酶切产物加上连接接头序列,经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反应,最终从黄芪MSAP的256对引物中筛选出最佳分辨引物4对。应用筛选到的4对引物,分析12种不同产地黄芪的甲基化模式,并对甲基化水平聚类分析。[结果]经MSAP检测12个黄芪样本半甲基化率在12.5%~26.7%,全甲基化率在25.6%~51.1%,总甲基化率在48.7%~73.5%,总体上黄芪样本的全甲基化率大于半甲基化率。采用NTSYSpc软件对黄芪样品Hpa II和Msp I多态性数据进行分析,获得UPGMA聚类图和主成分分析PCA图。[结论]MSAP技术能够很好地用于黄芪的甲基化分析,结合NTSYSpc软件能对不同产地黄芪之间甲基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且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UPGMA和PCA图上来看,地区相近的单株聚类分析表现出了一定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8.
9.
夏泉 《农村电气化》2001,(12):18-19
1 变电所设备尽量无油化近些年来 ,变电所采用无人值班模式 ,设备水平的无油化、免维护是变电所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为增进农网变电所运行可靠性 ,农网变电所设计也应坚持这一原则。在农网 110 k V变电所的设计中 ,110 k 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布置 ,110 k V电气设备为SF6断路器 ;35 k V及 10 k V配电装置户内布置 ,35 k V采用GBC开关柜 ,内装真空断路器 ;10 k V采用金属铠装封闭中置式开关柜 ,内装 VSI(或VD4 )真空断路器。开关柜与10 k V电容器组、接地所内变之间以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连接。控制电缆采用 C类阻燃。而主变压器、电…  相似文献   
10.
陆静金  夏泉  刘守金  潘成罡  李言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37-138,147
[目的]对比分析黄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正己烷蒸馏法从黄芩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黄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在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各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其中地上部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有新植二烯(7.26%)、维生素E(7.42%)和5-烯-3-豆甾酮(11.31%)等,地下部分高含量的成分主要为亚油酸(14.05%)、油酸(8.47%)、Bis(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5.29%)和麦角醇(4.51%)。虽然地上和地下部分在主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也含有部分相同化合物,如橙花叔醇、棕榈酸、邻苯二甲酸、角鲨烯、4-烯-3-豆甾酮及部分烷烃类。[结论]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烷烃、酸、烯烃、酯、醛、甾醇等类,该研究为充分利用黄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