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4篇
综合类   1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几种主要旱地土壤水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湖北省黄棕壤等10种主要旱地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这10种土壤的脱水曲线适于用指数式、幂函数和直线式三种模型表达。土壤的持水能力以红壤较强,而以质地偏砂的潮土和紫色土较弱。10种土壤的各种有效含水量,以质地偏砂的潮土最高,质地粘重的红壤最低。这些土壤的水分性质与土壤的质地、总表面积及阳离子交换量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水稻微沟通气栽培方法及增产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采用Claassen等 ( 1986)提出的养分吸收机理模型预测棉花磷肥施用量和最佳施磷混土比例时 ,可以不考虑因土壤逆境条件 (比如土壤溶液中磷浓度过低或过高等 )而产生的预测误差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试验条件下 ,棉花的磷肥最高产量施肥量为 60 6 2mg/kg ,当施磷量为 180mg/kg时 ,最佳施磷混土比例为 5 0 %。  相似文献   
4.
气象资料分析和土壤测试结果表明:7 ̄10月份降雨少与蒸发多的矛盾及棕红壤不良的水分特性是我省棕红壤区域伏秋旱严重的根本原因。旱地局部深耕,旱坡地垄作免耕覆盖,秸秆覆盖等调控措施都有一定的防旱保水效果;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则可最大限度地抵卸干旱。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红黄壤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潜力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北省红黄壤区的发展潜力及其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本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提出了以(1)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2)搞好合理布局,调整农业结构;(3)增加物,技投入,改良中低产田等为主要方法,发展农村经济,实现高效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6.
植物吸收养分的数学机理模型是在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两个学科的共同深入研究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近20年来,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发民快,并已逐步应用到土壤供肥能力与施肥方法的评价,作物的生长模型及产量预报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针对冲垅冷浸田低产、低效的原因,采用立体排水,以壁渠代节制闸,建设梯形条田、客砂和厢沟深耕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和实行配方施肥等措施,使之能种植多种作物,并达到高产、稳产、培肥土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采用Claasen的养分吸收机理模型探讨了一定条件下玉米与大豆吸收磷的最佳施磷混土比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A土壤(壤质棕红壤)上大豆幼苗的施磷水平为15、30与60μg/g时的最佳施磷混土比例分别为25%、75%和100%;同样供试A土壤上,玉米幼苗在上述3个施磷水平下的最佳施磷混土比例依次为25%、50%及75%,而在较粘重的B土壤(粘质棕红壤)上,其值相应为6.2%、12.5%、和25.0%。因此,玉米与大豆幼苗的最佳施磷混土比例均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大,而且当土壤的吸附固磷能力较强时,幼苗的最佳施磷混土比例则较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Claassen的养分吸收机理模型探讨了玉炷大豆幼苗磷吸收过程中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在一般土壤与施肥条件下,玉米与大豆幼苗吸收磷的高度敏感性参数或重要限制因素与根系伸长速率与根半径;在相同土壤供磷条件下,供试大豆幼苗根系的磷摄取能力远低于玉米幼苗根系的磷摄取能力,其原因归结于得在根系最大养分流Imax一根系伸长速率K两个敏感性参数上的差异;玉米大豆幼苗磷吸收过程中三种根毛参数的敏感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在论述植物根系作为养分的主动吸收槽,对根示养分生物有铲性产生重要作用的前提下,本文扼要讨论了根际PH值变化,根分泌螯合物与 性物及根际微生物在根际土壤养分活化中的作用过程,并重点评述了有关养分活化与吸收模拟模型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