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基于遥感监测多品种玉米成熟度进而掌握最佳收获时机,对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该研究在玉米成熟阶段获取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同步采集叶片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C)、籽粒含水率(moisture content,M)、乳线占比(proportion of milk line,P)等地面实测数据,以此构建玉米成熟度指数(maize maturity index,MMI),从而定量表征玉米成熟度。通过MMI与植被指数构建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验证MMI适用性,并分析无人机遥感对不同品种玉米成熟度的监测精度。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玉米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籽粒含水率、乳线占比的变化速率均存在差异。2)MMI与所选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均可达到0.01显著水平,其中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转换叶绿素吸收率(transformed chlorophyll absorbtion ratio index,TCAR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均为0.87。3)该研究基于不同组合的数据集进行了模型验证,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对MMI的估测精度最高,测试集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为0.84,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8.77%,标准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d error,nRMSE)为12.05%。此外,随机森林模型对不同品种MMI的估测精度较好,京九青贮16精度最优,其中R2RMSE、nRMSE为0.76、10.67%、15.88%,模型精度证明了可以利用无人机平台对不同品种玉米成熟度进行监测。研究结果可为多光谱无人机实时监测农田多品种玉米成熟度的动态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时间去相关的三阶段森林高度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利用极化SAR数据反演树高时,时间去相关因子是影响反演精度的主要因素;目前,地面随机运动模型(RMoG)是该领域最有效的模型之一,但地面随机运动模型有着反演困难、耗时过长的缺点。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提出了简化RMoG模型。[方法]首先忽略地面运动,只保留植被冠层运动,重新改写植被体散射公式;然后对多个相干系数直线拟合出地面相位;再次通过PD极化相干最优方法来估计纯体散射去相干值;最后利用改写后的植被体散射公式建立查找表,在固定消光系数的基础上通过查找表反演得到植被高度。为了验证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以瑞典南部的Remingstorp地区为研究区,以BioSAR2007项目的遥感数据进行试验,并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4种模型的反演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三阶段算法的高估问题。在精度比较方面:三阶段算法的R~2为0.78,RMSE为8.52;RMoG模型的R2为0.47,RMSE为4.17;RMoG_L模型的R~2为0.48,RMSE为2.50;本方法的R2为0.53,RMSE为6.24。对比三阶段算法,本研究方法在精度上有明显的优势;对比RMoG模型和RMoG_L模型,本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反演时间。[结论]通过添加植被冠层运动消除时间去相关的影响行之有效。与三阶段算法、RMoG模型和RMoG_L模型对比,本方法具有精度高、耗时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运用单群分类定理和数论技巧,给出了阶为2a3bpcqd(p≡2(modq))的所有K4-单群,进而给出了p≡2(mod q)的所有K4-单群.其中p是|G|的最大素因子,q是|G|的次大素因子.  相似文献   
4.
运用单群分类定理和数论技巧,给出了阶为2a3bpcqd(p≡2(mod q))的所有K4-单群,进而给出了p≡2(mod q)的所有K4-单群.其中p是| G |的最大素因子,q是| G |的次大素因子.  相似文献   
5.
植株计数是农民、育种专家等在整个作物生长季评估作物生长状况和管理实践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可用来进行合理的田间规划以及管理。针对高密度种植试验区高通量获取玉米自动株数方法匮乏的问题,本研究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取田间314个不同基因型的玉米高密度育种小区的数码影像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点云数据,发展了一种结合玉米三维空间信息的固定窗口局部最大值算法,实现了高密度玉米育种小区成株数的自动检测,并对比了基于此两种不同数据源的检测精度。该方法以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CHM)中包含的株高信息为基础,以玉米种植株距为固定窗口进行单株玉米种子点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种子点与目视解译的玉米位置进行空间匹配来进行精度的评估。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构建3种空间分辨率CHM的综合检测精度分别为81.30%、83.11%和78.93%;基于无人机LiDAR的综合精度分别为82.33%、88.66%和81.46%;基于两种数据源构建的CHM,均在空间分辨率为0.05 m时,获得最佳的检测精度。此外,当空间分辨率相同时,LiDAR数据检测精度略优于无人机数码影像,无人机数码传感器由于其成本低、易于操作等优势,在大面积、高密度育种小区的玉米高通量单株检测中表现出更大的潜力。本研究实现了对密植玉米育种试验区玉米株数的自动计数,为表型筛选、田间管理和精准估产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