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5篇
农学   5篇
  60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作为生物圈的主体,维持着全球植被碳库的86%和土壤碳库的73%(Woodwell et al.,1978;Olson et al.,1983;Post et al.,1982),因而它对全球的碳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姜培坤 《林业科学》2005,41(1):10-13
采样分析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人工杉木林不同层次土壤的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 :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高于马尾松与杉木林土壤 ,杉木林土壤水溶性碳含量相对较低。从不同层次看 ,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波动在 0 31%~ 1 18%、0 90 %~ 2 5 1%和 7 0 3%~ 2 9 5 2 %之间 ,其中 ,土壤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为马尾松林 >常绿阔叶林 >人工杉木林 ,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常绿阔叶林明显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不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从上到下均表明出上升趋势 ,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加深有规律地下降。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类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普陀樟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不同施肥水平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情况的影响,设置了3个水平的田间试验,即不施肥(ck),常规施肥(T50,50 g·m-2)和增量施肥(T100,100 g·m-2),于2012年6月至9月观测苗高和地径,定期采集分析土壤和植物样品。结果表明:普陀樟苗木的苗高、地径、根部和茎部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6月时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P<0.05),到9月时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苗木体内养分质量分数和单株养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处理均以叶片养分质量分数最高;养分吸收及利用率随着施肥的增加而降低(P<0.05),T50和T100处理各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均为氮>磷>钾。到试验结束时,T50处理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与试验开始时持平,T100处理钾积累,ck引起钾亏缺。从移栽成活来看,T50苗木体内养分积累,有利于移栽成活,保持土壤养分平衡;而T100养分浪费。综合判断,普陀樟苗木最适需养量应为50 g·m-2到100 g·m-2,且较接近50 g·m-2。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省临安市青山、安吉县船坝、新昌县巧英和新昌县大市聚等4个地点选取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叶及林地土壤,运用微波消解及Walkley-Black方法,研究不同岩性土壤上发育的同一竹龄毛竹竹叶和同一岩性土壤上发育的不同竹龄毛竹竹叶中植硅体的产生和分布规律,为毛竹林植硅体碳汇调控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①毛竹竹叶中植硅体质量分数为50.8~99.1 g·kg-1,基本上是由上部到下部递减,在不同岩性间的差异表现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②毛竹竹叶中植硅体的产生通量变化范围为154.9~605.9 kg·hm-2·a-1,在不同岩性间的差异表现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③若按目前全国毛竹林面积3.3×106hm2,植硅体产生通量209.5~420.2 kg·hm-2·a-1以及植硅体中碳含量(3±1)%计算,那么中国毛竹林通过叶植硅体约可以固定二氧化碳(76.1~152.5)×106kg·a-1。  相似文献   
5.
商品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演变与抗蚀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以天然马尾松林为参照 ,分析了 5种人工商品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能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5种商品林中 ,毛竹和青梅林土壤粘粒含量出现了明显减少的趋势。早竹和毛竹林土壤大于 1mm大团聚体含量和大于0 .2 5 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均显著高于天然马尾松林 ,0~ 0 .2 m土层分别达到了 34.6 6 % ,73.35 %和 2 7.2 5 % ,6 4 .0 7% ,而人工杉木林和青梅林土壤团聚体含量明显减少 ,茶园土壤则保持和天然马尾松林相同的水平。早竹地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孔度也显著高于天然马尾松林 ,0~ 0 .2 m土层分别达到了 5 7.6 4 %和 18.74 % ,毛竹和茶园土壤则接近天然马尾松林 ,而人工杉木林和青梅林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孔度均显示下降。5种商品林中早竹、毛竹和茶园土壤抗蚀能力较强 ,特别是早竹和毛竹土壤抗侵蚀能力超过了天然马尾松林 ,而人工杉木林和青梅林土壤抗蚀能力较弱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应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物理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为了解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物理性质的变化状况,采集了植被恢复17年和9年的两个定位试验点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恢复17年的木荷、杉木林0~0.2m土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92倍、2.96倍、5.80倍和3.52倍,土壤有效养分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植被恢复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极大改善.表现在土壤容量明显降低,土壤总孔度、通气孔度增加和大于1mm大团聚体与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的增加。总的来看,恢复17年的木荷和恢复9年的黑麦草两处理.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最为明显.此两处理0~0.2m表层土壤容量比对照区降低了27.9%和20.41%,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31.09%和29.96%,土壤总孔度和通气孔度分别是对照区的1.34倍、1.25倍、2.59倍和2.14倍。  相似文献   
7.
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呼吸年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浙江临安市雷竹主产区定位监测1年内土壤各组分呼吸动态。结果表明:雷竹林地土壤总呼吸速率、土壤生物异养呼吸速率及根系自养呼吸速率的年平均值分别为5.42,2.24和2.89μmolCO2·m-2s-1;1年中分别在2和7月出现土壤呼吸峰值;雷竹林地土壤年释放CO2量为73.40t·hm-2a-1,其中林地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分别占总呼吸的45.67%和54.33%;土壤呼吸、土壤生物异养呼吸和土壤根系自养呼吸均与土壤温度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以土壤5cm深处温度为依据得到的温度系数(Q10值)分别为1.70,1.86和1.48,土壤总呼吸与土深5cm处土温、8:00气温、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土壤含水量、8:00大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呼吸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外源有机酸对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吸收和积累锌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比较研究了外源有机酸对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生长和锌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柠檬酸或草酸能明显增强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的耐锌毒能力,叶片、茎和根系的生物量均有增加;而对锌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影响。外加柠檬酸、草酸或柠檬酸+草酸,锌超积累生态型根系Zn含量显著增加,但叶片和茎组织中Zn含量无明显变化;而非超积累生态型叶片、茎和根系Zn含量均显著增加,尤其是根系Zn含量,与单独Zn处理相比外源有机酸处理增加4~5倍。同样,外加柠檬酸、草酸或柠檬酸+草酸明显提高Zn在非超积累生态型根系和地上部的积累量,且对地上部Zn积累量的促进程度大于根部;柠檬酸的促进作用又比草酸及2种酸混合处理高1倍。然而,有机酸处理对Zn超积累生态型根系Zn积累量有所增加,但对叶片和茎中Zn积累量无影响。叶片和茎中水溶态Zn含量也受外源有机酸的影响,2种生态型叶片、茎中水溶态Zn含量均受有机酸处理而提高。Zn超积累生态型叶片和茎中水溶态Zn含量占总Zn含量比例也受有机酸处理而增大,但非超积累生态型则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柠檬酸和草酸可能作为其Zn吸收的配基,促进根系对Zn吸收与积累,叶片和茎中的Zn可能与可溶性有机化合物或无机盐结合。  相似文献   
9.
矿质肥料对杉木苗根区土壤生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质肥料地施用显著地增加了杉木苗根区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总数3个处理氮,磷钾氮磷钾分别是对照2.29倍,1.14倍和2.89倍,其中细菌增加幅度最大,其次是真菌。矿质矿料对非根区土的微生物数量无明显影响,矿质肥料对杉木苗根区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复杂。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不受矿质肥料影响,磷钾和氮磷钾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蛋白酶活性,单施氮肥能很激活磷酸酶,而氮磷钾混施特别是磷钾混施不仅不能增强其活性,反而  相似文献   
10.
湖州市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营养元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浙江省湖州市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的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枯落物营养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别。杉木林枯落物含有较高的钙和镁 ,但铁和铜的含量很低 ;毛竹林枯落物含有较高的钾、镁和铁 ;总体上看 ,灌木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枯落物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均较高。 1 0种营养元素在枯落物中的总贮量呈现出针阔混交林 >阔叶林 >马尾松林 >杉木林 >毛竹林 >灌木林的排序 ,其贮量分别为 1 2 3 78,97 0 2 ,74 71 ,73 62 ,66 66和 62 85kg·hm-2 。表 2参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