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8~2009年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2009年在黑龙江省各主要大豆产区采集并分离大豆灰斑病菌菌株127个,采用一套鉴别寄主对采集的大豆灰斑病菌进行鉴定,以明确黑龙江省各主要大豆产区大豆灰斑病菌的小种组成及优势小种。结果表明,2008~2009年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共监测到大豆灰斑病菌14个生理小种,它们分别是1、2、3、4、6、7、8、9、10、11、12、13、14及15号生理小种。其中以1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35.43%;其次是7号小种,出现频率为17.32%;10号小种出现频率为9.45%,居第三位。这些研究结果为大豆抗灰斑病品种的选育和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肠炎是仔貂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尤其2—6月龄幼貂多发。初期病貂精神沉郁,腹泻,眼窝凹陷,步态不稳,鼻镜干燥,体温升高1—2℃,被毛蓬乱无光泽,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混有血液和粘液。如不及时治疗,最后导致极度衰弱而  相似文献   
4.
深松对不同耐密性春玉米增密增产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深松对玉米品种耐密性的影响机制,该研究在内蒙古三大平原灌区,以不同耐密性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深松和浅旋耕作条件下,设置4.5~10.5万株/hm~2范围5个种植密度梯度,对植株根系结构特征、冠层生理特性及产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松后土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有效地缓解植株后期的衰老,延长叶片的持绿期和光合生产时间,延缓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的下降速度,提高玉米的耐密性,最终达到增密增产效果。强耐密性品种通过深松调控能够增密0.79万株/hm~2,增产1.37 t/hm~2;弱耐密性品种通过深松调控能够增密0.60万株/hm~2,增产1.06 t/hm~2。花后日温差10℃天数、花后日照时数8 h天数、花后日均温度和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是造成玉米品种对深松响应区域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强耐密性品种的深松调控效果在区域间更稳定,该研究可为内蒙古平原灌区采用深松措施实现再增密增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本区森林资源管理实际,提出该领域中制度机制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机制所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荷兰畜牧业生产 ,尤其是奶牛业生产在农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生产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发达国家中也位居前列。为了掌握世界发达国家青贮饲料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笔者赴荷兰进行了考察学习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 荷兰青贮饲料生产状况及特点青贮饲料在荷兰奶牛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一点可以从农用土地利用中可以看出。 2 0 0万hm2 农用土地中一半以上为牧场 ,其中约有 30万hm2 的农田用于种植饲料作物。在 30万hm2 饲料作物当中 ,有 2 2万hm2 饲料玉米全部用作青贮。由于荷兰属海洋性气候 ,一年四季雨量均…  相似文献   
7.
2008~2009年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2009年在中国黑龙江省各主要水稻产区采集稻瘟病标样,共分离得到356个单孢菌株。采用全国统一的7个鉴别寄主共鉴定出7群34个中国小种。其中ZA、ZC和ZB为黑龙江省稻区的主要优势小种群,其出现频率分别为34.83%,19.38%和16.57%。ZB1是优势小种,其出现频率为9.27%,其次是ZC1(5.62%),再次是ZA1(5.06%)、ZA33(5.06%)和ZA49(5.06%)。从总体上看,不同地区稻瘟病菌主要生理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00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且稳定性好的10对引物组合,对2006-2009年采自黑龙江省各大豆主要产区的121个大豆灰斑病菌菌株进行AFLP 分析,得到148个多态性条带。用UPGMA聚类分析, 121个菌株被归类于111个不同单元型 (带型),以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小于0.81为界, 将111个单元型划分为6个遗传系谱。其中L03、L05和L06为黑龙江大豆灰斑病的优势系谱。L02分布地域比较狭窄,为黑龙江大豆灰斑病的稀有遗传系谱。 大豆灰斑病;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遗传多样性;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中图分类号:S435.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相似文献   
9.
利用8个代表性菌株从153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且稳定性好的10对引物组合,对来自黑龙江省各水稻主要产区的214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RSAP(Restriction site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析,得到134条多态性条带,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196个不同单元型(带型)的代表性菌株的指纹图谱。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83为界,将214个菌株196个单元型划分为10个遗传宗谱,10个遗传宗谱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就当前森林资源管理急需关注的五项重点工作,展开具体分项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