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苹  孙金荣 《农业考古》2019,(4):242-246
农业谚语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反映,各个地区因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同,农谚也具有差异性,即农谚的地域性特点。山东农谚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农作物种类的多元性,播种、收获类农谚差异性大、时令性强,以及两年三熟耕作制度类农谚主题鲜明。同时对其原因作尝试性的解析,气候条件、地形地势等因素是产生山东农谚独特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齐民要术》记载的蔬菜类作物种类非常丰富,共有123种,主要列于《齐民要术》中的卷二、卷三及卷十,其中以贾思勰生活所在地即山东寿光分布较为广泛。寿光蔬菜种植较好地传承了《齐民要术》中的蔬菜种类。《齐民要术》中记载栽培方法的蔬菜达32种,形成了系统的蔬菜栽培科学技术。现代寿光蔬菜种植在继承《齐民要术》蔬菜种植科技思想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建议现代寿光蔬菜种植应在继承《齐民要术》生态防治病虫害办法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板栗繁育习惯用劈接等老办法,成活率低,要3年成苗,育苗成本高,影响了育苗积极性。为此,我们把苗木生态经济理论应用到嫁接实践中,试图通过改革技术方法和人工创造模拟板栗幼苗适生的自然环境条件,再通过从板栗本身的生理和适生环境来加以阐述嫁接成活率低的机制,设计了嫁接“八字”法(截干、短穗、腹接、套袋)新技术,提高了成活率,缩短了育苗年限,降低了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4.
孙金荣  刘铭  姜健 《农业考古》2013,(1):339-343,8
2012年9月12 - 13日中国临淄稷下学官论坛——《齐民要术》研究高层论坛在山东临淄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农业历史研究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中国·临淄第九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领导小组主办,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共临淄区委宣传部、临淄区齐文化研究中心、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新农村建设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分析,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新农业建设的发展。因此,想要推进现代新农村建设步伐,需要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农业经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适用于现代新农村建设发展需求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规划,提出了发展策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作通过教学实践,初步探讨了《中国传统化》课程教学对农科大学生化素质影响的程度以及产生影响的方式和途径。所得结论是:该课程能够从拓展历史化知识、提高化评判能力以及认知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在培养与提高化素质方面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宪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阐释宪政含义入手,浅析毛泽东宪政思想的发展脉络和特点,最后总结了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主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
农业遗产地种质资源丰富,加强立法保护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取法学与资源科学交叉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探讨当前我国农业遗产地种质资源保护中的问题,在革新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探究保护制度的完善。研究表明,我国农业遗产地种质资源保护的规范主要依据相关资源环境类法律法规,种质资源保护以采取“保护单一对象的损害应对模式”为主。然而,在管理中存在保护对象要素化、保护责任单向化、保护权限碎片化、保护政策同质化等问题。基于整体主义生态观,借鉴当代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可以引入系统性保护的方法,将种质资源保护纳入农业系统生态保护全过程,建立保护整体系统的风险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法》。进而,细化农民主体参与激励、联席保护、名录保护、第三方协议保护等制度的运用。最终,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为农业遗产地种质资源保护提供规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孙金荣 《农业考古》2013,(1):333-338
贾思勰生平事迹资料匮乏,未知或存疑问题多,籍贯故里研究缺乏实证.但对相关资料研究和实际考察,基本判断:贾思勰与贾思同非一人,但贾思勰、贾思伯、贾思同系同宗同族同辈堂兄弟的可能性最大.故贾思勰亦当先祖籍武威,九世祖避祸来齐,故里在北魏青州齐郡益都县(县治约在今寿光城南十里).至于贾思勰故里的准确地点可推知可能与贾思伯、贾思同一样在北魏青州齐郡益都县钓台里,但尚待进一步研究确认.北魏益都县行政区划地图有别于今青州市(1986年前名益都县)行政区划地图.贾思勰故里在不同朝代归属地有异,笼统地说是益都人、青州人、寿光人是不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