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2.
为探究不同植物学类型花生资源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差异,本研究以54份花生资源为试验材料,对6个植物学类型花生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甘膦的最适剂量为2.0 kg·a.i·hm~(-2),且不同植物学类型的花生资源对草甘膦的耐受性表现不同。普通型花生对草甘膦的耐性最强,受害指数为67.14,其次为多粒型、珍珠豆型和龙生型,受害指数分别为71.43、82.00和82.86,赤道型和秘鲁型对草甘膦的耐性最弱,受害指数均达86.67。筛选出的耐性资源、敏感资源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7d时,敏感资源的莽草酸积累量均高于耐性资源,分别在145.15~162.32μg·g-1和76.81~104.33μg·g-1之间;耐性资源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敏感资源,分别在34.92~43.99 SPAD和24.76~26.85SPAD之间;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上耐性资源、敏感资源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为耐草甘膦花生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浪潮,特色小镇文创产业的发展对实现产业特色化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课题组通过实地考察广州市从化区罗洞工匠小镇引入的非遗传统技艺和特色工艺产业发展现状,采用调研访谈及查阅资料的方法,探索小镇在构建文创产业时适宜的发展路径,经分析研究发现罗洞工匠小镇文创产业存在类型单薄、自主研发欠缺、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非遗+文创”商业模式、构建衍生工作室、进行品牌特色产业链打造等系列优化路径,为小镇文创产业发展提质提效。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吉林省水稻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水稻发展的瓶颈,提出水稻未来向安全环保、绿色优质、节本增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阳生植物月季、玫瑰和阴生植物酢浆草、半夏为试验材料,利用IMAGING-PAM MINI版WALZ新型调制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和QE65000光谱仪对4种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光化学活性与荧光光谱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叶片测定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中,光合系统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原初光化学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较高,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光化学效率、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性能指数、最大荧光值和初始荧光值均较低;4种植物在650~800nm波长处的荧光光谱图形相同,最高峰均出现在680 nm附近,在735 nm处伴有一弱峰出现,并且阳生植物的Fp680/Fp735比阴生植物低.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实施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政策的精准化逐步从分立迈向融合。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球趋势,文化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与经济扶贫相辅相成,有利于推动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乡村农民的幸福感,发挥扶贫"1+12"的效用。基于此,在融合视角下研究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的关联度,并就如何发挥这两者之间的融合互动作用以实现扶贫效果最大化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芦笋矿质元素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芦笋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积累和矿质元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芦笋在采笋期干物质积累占全年总积累量的26.2%。嫩茎为该时期的干物质积累中心,积累量占采笋期积累量的69.7%。母茎生长期干物质积累占全年总积累量的73.8%,母茎为该时期的干物质积累中心,积累量占这一时期积累量的70.9%。在各种矿质元素中,芦笋植株吸收钾最多,其次为氮。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比例为3.33︰1︰4.77︰0.52︰0.23。钾在采笋期和母茎生长期的积累量基本相同;氮、铜、锌主要在采笋期积累;磷、钙、镁、铁、锰则主要在母茎生长期积累。根据芦笋矿质元素吸收特性提出了芦笋不同生育阶段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整个农产品价格的改革,禽蛋价格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现就禽蛋价格放开后的效果和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甘草属种质资源与品种选育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甘草属种质资源的类型和分布,论述了甘草良种选育的方法,并展望了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