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伟  宁金花  孙系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34-10035,10039
[目的]研究2010年不育系培矮64S在海南、湖南2个不同的气候区域的育性表现,分析其育性差异,确定其适宜的制种区域。[方法]在长沙设定8个播期,分别为:3月20、30日,4月10、30日,5月15日,6月1、10、20日,在海南设13个播期,分别为1月28,2月12、27、3月14、29日,4月13、28日,5月13、28日,6月12日,7月1、12、27日。常规管理。记录参试品种的抽穗期,以抽穗前0~25 d(相当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照长度等气候要素为指标分析不同气候因子对花粉育性的影响,确定光、温敏感期。[结果]同一不育系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其敏感期存在很大差异。培矮64S在湖南长沙敏感期处在后4期内,即第Ⅴ、Ⅵ、Ⅶ、Ⅷ期内(0~13 d);在海南海口的敏感期处在前4期,即第Ⅰ、Ⅱ、Ⅲ、Ⅳ期内(13~25 d)。自然条件下,在海口,培矮64S花粉不育度均99.5%,自交结实率都0.5%,制种比较安全;在湖南,培矮64S花粉不育度在21.3%~100.0%,制种安全系数较海南低。[结论]不育系培矮64S在长沙制种安全系数较海南低。  相似文献   
2.
‘培矮64S’ 在长沙、 海口、 南昌三地的育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同一的超级杂交稻在不同气候区域的育性表现,以不育系‘培矮64S’为材料,研究其在海南、湖南、江西3个气候区域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同一不育系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其敏感期存在很大差异,‘培矮64S’在湖南长沙敏感期在开花前的0~8天之内,既第Ⅶ期和Ⅷ期;在海南海口的敏感期处在开花前的13~19天之内.既第Ⅲ期和Ⅳ期;在江西南昌的敏感期处在开花前的15~20天之内,既第Ⅲ期和Ⅳ期.自然条件下,不育系‘培矮64S’在长沙,从2010年7月17日至10月7日不育度都在>98.0%以上,其他时段波动很大;在海口,从2010年5月11日至10月18日不育度均>99.5%,自交结实率均<0.5%,偶有波动;在南昌,从2010年7月12日至10月11日不育度都在>97.0%以上,自交结实在0.00%~0.85%之间波动.由此可见,在海南海口制种最安全,而且育性稳定时间最长,长达5个月.  相似文献   
3.
宁金花  张艳贵  宋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46-18447,18468
在长沙自然条件下,于2010年观察准S、Y58S、P88S、培矮64S几个温敏核不育系水稻花粉育性变化,结合观察期的温度变化进行育性稳定性、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时期以及不育度与不同温度极值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准S的花粉育性稳定性最好,有2个敏感期,分别是抽穗前3~0 d和24~6 d;P88S有1个敏感期,为抽穗前12~19 d;58S有2个敏感期,为18~17和25~24 d;64S有2个敏感期,为抽穗前25~21和8~0 d。不同温度值和花粉不育性相关性不尽相同,以最高温、最低温、温差和日均温为指标与育性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的温度敏感期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敏感期长短和显著性差异上。  相似文献   
4.
抽穗扬花期淹涝胁迫对杂交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淹涝胁迫环境下,抽穗扬花期杂交稻形态特征及产量结构的变化,以杂交晚稻‘湘丰优103’为供试材料,在抽穗扬花期设计不同淹水深度及淹水时间的淹涝胁迫试验,通过测定淹水前后水稻绿叶数、气生根、倒伏状况、产量构成等因素的变化,分析杂交稻对淹涝胁迫环境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相同淹水深度,淹水时间与绿叶数变化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产生气生根的茎的比率与淹水深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淹水时间呈正相关关系。抽穗扬花期发生的倒伏为茎倒伏,同一淹水深度,水稻植株的断茎百分率和淹涝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产量结构方面,抽穗扬花期对淹涝胁迫环境非常敏感,全淹5天以上,几乎绝收,全淹3天,结实率仅有28粒,比对照少74粒,产量非常低。通过研究淹涝胁迫环境下抽穗扬花期的杂交稻形态特征及产量结构的变化,明确了不同淹涝环境下抽穗扬花期杂交稻形态变化和产量因子的变化,了解了杂交稻对淹涝胁迫环境的适应机制和敏感性,为进行洪涝灾害致灾能力、强度的鉴定提供形态学和产量结构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查自然条件下4种不育系水稻在南昌的育性情况。[方法]2010年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分别对4个不同类型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准S、Y58S、P88S和培矮64S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准S的敏感期为开花前9~10 d,58S的敏感期为开花前11~13 d,培矮64S的敏感期为开花前16~19 d,P88S没有明显的敏感期。从育性转换临界温度来看,准S最低,为27.2℃;培矮64S次之,为27.5℃;58S转换温度最高,为29.3℃。[结论]在南昌地区,培矮64S的育性波动较小,稳定期较长,较其他几个不育系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1—2013年超级稻岳优6135的分期播种发育期长度资料,分析气候因子与超级晚稻发育进程的关系,并基于不同的温光因子组合,建立温光因子与不同发育进程之间的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发育进程与温光因子的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积温-日照与气温日较差累积-日照时数2个组合与播种至移栽生育期的长度关系极显著,积温780℃左右,气温日较差累积230℃左右,日照时数200 h以上时,对该品种该阶段的生长较有益。移栽至拔节生育期的长度与日最高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及积温-日照时数2个组合的关系极显著,最佳的生育长度在29~33 d之间,所需的积温约为880℃。气温日较差累积对移栽至抽穗阶段的影响较大,气温日较差累积达442.2℃,日照时数达374.0 h时,该阶段的长度约为54 d。日最低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对抽穗至成熟期阶段的影响最明显,日最低温度累积达805.8℃,总日照时数达262 h时,该生育期模拟长度约为43 d。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超级晚稻根据气候资源状况进行本地化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Y两优1号为材料,探讨了收割后不同测定时间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测定时间的后推,结实率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是由秕谷率的变化引起的,与空壳率无关.  相似文献   
8.
不育系P88S在湖南和海南的育性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同一品种的超级杂交稻在不同气候区域的育性表现,选用不育系为P88S,分别在海南、湖南2个气候区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不育系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其敏感期存在很大差异,不育系P88S在湖南长沙的敏感期处在第Ⅲ、Ⅳ、Ⅴ期。不育系P88S在海南海口有2个敏感期,第一敏感期处在Ⅱ、Ⅲ期,第二敏感期处在Ⅳ、Ⅴ、Ⅴ、Ⅵ、Ⅶ期内。(2)在自然条件下,2010年5月5日至5月9日在海口,不育系P88S花粉不育度在67.24%~85.60%之间波动,5月11日至10月18日花粉不育度均>99.5%,自交结实率几乎都<0.5%,波动很小;2010年7月17日至10月7日在长沙,不育系P88S花粉不育度几乎都在>98.0%以上,只有9月9日、9月11日、9月13日这3天的花粉不育度比较小,分别是86.08%、90.31%、92.38%。自交结实率波动比较大,在0.29%~9.81%之间波动,育种不安全。  相似文献   
9.
淹涝胁迫对水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水稻关键生育期形态特征对淹涝胁迫环境的敏感性,以常规稻湘早籼45为供试材料,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等4个生育期,设计不同淹水深度及淹水持续时间的淹涝胁迫试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淹涝胁迫对湘早籼45的茎、叶等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淹前相比,淹涝处理后0 d时,2/3淹处理在乳熟期的绿叶数减少最明显,3/3淹处理在分蘖期的减少最不明显,4个生育期均是2/3淹处理较3/3淹处理减少明显;淹后2 d时,各生育期绿叶数变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2)除乳熟期外的其余3个生育期均存在高位分蘖情况,在拔节期最明显,其次是在抽穗期,且3/3淹处理的高位分蘖率高于2/3淹处理的。3)除乳熟期外的其余3个生育期均有增茎发生,且在分蘖期增茎最明显。4)根倒伏主要发生在乳熟期,其余3个生育期在淹涝3 d以后均出现根倒伏、茎倒伏或根茎倒伏并存的现象;气生根仅出现在抽穗期;卷叶现象出现在分蘖期和拔节期。5)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淹水处理时间越长,叶鞘越长,且3/3淹处理较2/3淹处理的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育期淹涝胁迫对杂交稻形态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晚稻湘丰优103为试材,在抽穗扬花期和乳熟期分别设计不同淹水深度及淹水时间的淹涝胁迫试验,通过测定淹水前后水稻绿叶数、气生根、倒伏状况、产量构成等因素的变化,分析不同生育期水稻对淹涝胁迫环境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同一生育期相同淹水深度,不同生育期相同深度的淹涝处理,淹水时间与绿叶数变化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同一生育期,产生气生根的茎的比率与淹水深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淹水时间呈正相关关系;茎节越低,气生根现象越明显,抽穗扬花期气生根现象较乳熟期更明显。(3)抽穗扬花期发生的倒伏为茎倒伏,同一淹水深度,水稻植株的断茎百分率与淹涝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乳熟期发生的倒伏为根倒伏,淹水越深、淹水时间越长,根倒伏现象越明显。(4)产量结构方面,抽穗扬花期对淹涝胁迫较乳熟期更敏感,全淹5d以上,几乎绝收;乳熟期,淹水越深、淹水时间越长,对产量结构的影响越大。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洪涝灾害对杂交稻致灾的评价标准,进行洪涝灾害致灾能力、致灾强度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