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袁访  邓承佳  唐静  宋理洪 《土壤学报》2023,60(2):568-576
土壤动物通过掘穴、取食等活动对凋落物分解起着重要作用。除凋落物本身质量外,气候因子是影响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外界因素。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中的贡献大小是否具有差异,以及气候因子对这一过程的调控作用是否相同。本文运用Meta分析方法,量化土壤动物群对凋落物分解率的影响大小,提取了中国地理范围内56篇文献的308条研究(检索论文发表时间截至2021年5月31日),研究气候因子调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平均增加了8.10%凋落物的分解。在林地、草地和耕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促进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 <0.01),其中在耕地的促进作用最强(12.36%)。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效应值与温度、降水量、海拔、凋落物袋尺寸、试验时长等因素相关。在林地,土壤动物的效应值随低温月(1月)、高温月(7月)平均温度及年均温的增加显著增加(P <0.01);在草地,土壤动物效应值与低温月、高温月平均温度及年均温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P> 0.05),但却表现出随低温月、高温月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广西百色市乐业县芒果蒂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并探究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效果,以期为芒果蒂腐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自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幼平乡百安村芒果种植区具有蒂腐病典型症状的芒果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及ITS、β-tubulin和EF-1α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选取21种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通过传统真菌形态学、生物学分类鉴定及ITS、β-tubulin和EF-1α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引起芒果蒂腐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测定结果显示,50%多菌灵、400 g/L氟硅唑、40%菌核净、250 g/L吡唑醚菌酯、430 g/L戊唑醇和450 g/L咪鲜胺的抑菌效果较好,其次是5%香芹酚、80%代森锰锌、20%春雷霉素和1%苯醚甲环唑,23.40%双炔酰菌胺、350 g/L精·甲霜灵和30%氟吗啉的抑菌效果最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供试21种杀菌剂中对病原菌抑制效果较好的是5...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土壤动物在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深入认识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物-土壤系统养分的循环过程。[方法]采用凋落物袋法,以贵州中部地区喀斯特森林优势木本和草本植物凋落物(白茅、圆果化香树和翅荚香槐)为研究对象,进行持续1年的原位分解,通过排序分析、随机森林模型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不同体型土壤动物群落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间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差异显著,草本植物凋落物白茅质量损失率最高,木本植物凋落物翅荚香槐损失率最低。一定范围内,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碳氮比成反比。土壤动物平均增加了24.89%的凋落物分解,中小型土壤动物作用(15.34%)大于大型土壤动物作用(9.55%);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在分解前期较后期大。从凋落物袋中共捕获土壤动物13 733头,分属21个类群,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前气门亚目、长角(虫兆)目、短角(虫兆)目、伪蝎目、中气门亚目、蚁甲科在凋落物分解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结论]除草本植物外,黔中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与碳氮比成反比。土壤动物在凋落物的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在分解前期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
唐静  邓承佳  袁访  宋理洪  陈祖拥  胡燕  叶苹苹 《土壤》2021,53(6):1228-1235
为探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不同施用量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9年5—10月分别对0、5、10、20和50 t/hm2生物质炭处理下的贵州石灰性旱地农田土壤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探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与土壤温度、湿度、pH、电导率和有机碳等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共捕获土壤节肢动物14 133头,隶属于6纲21类群。研究表明:适量生物质炭添加(10 t/hm2)有助于提高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高量施用(50 t/hm2)则不利于土壤节肢动物生存;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质炭施用导致环境因子的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共解释了24.81%的物种变异,P<0.01),其中温度的影响最大,单独解释了物种变异的16.1%。总体上,施用生物质炭影响土壤微环境,进而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施用适量生物质炭(10 t/hm2)有益于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生存,但这一结论还需要在其他土壤类型和生物质炭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