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杨树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杨树面积逐年扩大,长期单一树种的形成,常常一些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根据近年来的调查和防治,主要发生的杨树病害以杨树黑斑病、杨树叶锈病、杨树溃疡病和杨树烂皮病为主。害虫有,蛀干类害虫、食叶类害虫、刺吸类害虫和螨类,为避免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本文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介绍,为指导杨树病害防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利津水库位于利津镇与明集乡交界处 ,占地面积 799.8hm2 ,蓄水能力 2 0 0 0万 m3,水库于 1 989年开始兴建 ,1 990年下半年投入使用。1 水库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 .1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水库基部偏高 ,地表径流由水库向外呈放射状 ;水库南 2 0 0 m内多为光板地或仅生长翅碱蓬等耐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利津水库地处黄河三角洲,占地面积799.8hm2,蓄水能力2000万ma,于1990年投运。通过对该水库周围环境调查和水、土样分析发现,水库南200m内多为光板地或仅生长翅碱蓬等耐盐植物的撂荒地;200~400m内种植水稻,产量为3000~3750kg/hm2,并间有撂荒地;400m以外无明显影响,水稻单产6000kg/hm2左右。水库西、北、东面600m内为灰绿碱蓬、翅碱蓬等耐盐植物丛生的撂荒地,间有光板地,600m以外影响渐小;水库对周围潜水埋深、矿化度的影响很大。1998年10月测定潜水埋深最高1.1m,最低2.2m,平均埋深1.65m,较1981年(平均埋深2.73m)抬高1.08m,大大超过临界深度,矿化度变幅为19.37~2.81g/L,较1981年平均值6.4g/L上升3.76g/L。由于水库周围土壤为轻砂壤土,地下径流滞缓,地下水中携带的大量盐分主要是随地表蒸发作垂直运动,潜水位高、矿化度大使该区水盐运动加速,蒸发量大,水去盐存,大量盐分积聚于地表,使土壤盐渍化速度加快,致使大片耕地形成光板地。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与距水库远近成正比,距水库越近含盐量越高,反之越低,与地表植被种类相吻合,如水库南200m南北路西100m剖面点耕层含盐量为1.045%,1m土体含盐量为1.91%,地下水矿化度18.44g/L,潜水埋深仅为1.1m,地表为光板地或只生长灰绿碱蓬、翅碱蓬等耐盐植物的撂荒地。水库南600m南北路西50m剖面点耕层含盐量仅为0.117%,较前1剖面点降低8.9倍,1m土体含盐量为0.112%,较前1剖面点降低17.05倍,地下水矿化度为2.82g/L,较前1剖面点降低15.62g/L,潜水埋深1.1m,种植水稻产量达,6000kg/hm2。水库西200m护坝屋子南100m的剖面点耕层含盐量为1.007%,1m土体含盐量0.557%,地下水矿化度10.94 g/L,潜水埋深1.7m,地表植被为灰绿碱蓬、翅碱蓬等,间杂有光板地;而水库西500m剖面点耕层含盐量为0.557%,较第1剖面点降低1.8倍,1m土体含盐量为0.157%,较第1剖面点降低3.5倍,地下水矿化度2.89g/L,较第1剖面点降低8.05 g/L,潜水埋深2.07m,较第1剖面点降低0.37m,地表植被为马绊草、茅草等中度耐盐植物,无光板地。水库西800m土壤耕层含盐量仅为0.112%,较距水库500m剖面点又降低4.97倍,地表植被为大豆,单产达1875~2625kg/hm2,这表明水库的侧渗补源是导致周围土壤严重次生盐渍化并造成大片土壤盐碱撂荒地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样品化验结果还表明,土壤耕层平均有机质含量为0.81%,变幅为0.52%~1.16%;碱解氮39mg/kg,变幅为25~66mg/kg速效磷10mg/kg,变幅为5~20ug/kg;速效钾90ug/kg,变幅为40~116mg/kg,总的肥力状况为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N、P缺乏,K稍缺。为改善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建议彻底疏通和整修好水库截渗沟、田间末级排水沟,做到灌排配套,减少侧渗,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减缓水库对地下水侧渗补源;灌溉应以排定灌、深沟排水、灌排分设、提水灌溉、速灌速排,杜绝大水漫灌、有灌无排、灌排混用等现象,逐步达到压盐洗碱、科学灌溉;因地制宜,实行稻改,利用水库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变害为利;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实行肥粮间作、轮作,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植树造林,改善田间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