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工业规模逐渐扩大,现加强道桥建设已成为首要任务。各个道桥施工企业应重视其工程的安全性,进一步认识到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变原有设计理论的不完善,施工经验的不足及工人施工不认真的现象,从施工现场抓起,加强其生产团队对道桥安全性的重视程度。本文针对道桥现场施工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有效的解决路桥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寒区两个典型小流域为例,根据理论变异函数,通过Krige空间内插法对比研究小流域0~30cm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受植被类型、覆盖度影响,水平方向上,同一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分布为:高寒灌丛草甸〉高寒嵩草草甸〉退化草地;相同草甸类型条件下,纳通河流域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均小于跨热洼尔玛流域;各坡位、坡向草甸植被严重退化区域土壤水分含量均略小于高寒草甸草地区域。(2)从剖面分析,跨热洼尔玛流域各层土壤含水量均大于纳通河流域;剖面变异性、土壤水分下渗速度纳通河流域总体均大于跨热洼尔玛流域;土壤水分变化剧烈程度高寒草甸草地区域在20~30 cm层、植被退化区域10~20 cm层;土壤水分下渗速度草甸植被严重退化区域大于高寒草甸草地;高寒草甸草地区域在10~20 cm层土壤水分在下渗过程中有一定的滞后作用;而草甸植被严重退化区域则无此类情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证据理论和可变模糊集的成都市洪灾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灾系统的高维性和不确定性,给灾害风险评估带来较多困难,为了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实现科学灾害管理,该文将Dempster_Shafer证据理论应用到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中,同时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来构造证据理论基本信任分配,实现了客观合理的证据建模,最后利用经典组合原理进行证据组合。以成都市区2012年风险等级的计算为例,风险为高等级时的信任区间为[0,0.52],似然区间为[0,0.54],不确定大小为0.019,根据判断规则,确定市区2012年的洪灾风险等级为高。基于此方法采用相同处理,对研究区成都市风险等级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融合洪水灾害系统各方面信息以及处理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实现了洪灾风险的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4.
我国多数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非常类似,即工业化的基础比较薄弱.生产方式主要以农业和牧业为主。这样,这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多的任务:一是传统种植业的发展;二是牧业的发展与现代化:三是农牧业向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也就是逐步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多数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非常类似,即工业化的基础比较薄弱,生产方式主要以农业和牧业为主。这样,这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多的任务:一是传统种植业的发展;二是牧业的发展与现代化;三是农牧业向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也就是逐步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种温室(屋顶全开启式温室、平拉膜温室和普通开窗式温室)夏季使用性能的测试分析,得出在自然通风和外遮阳情况下:屋顶全开启式温室、平拉膜温室的室内温度略低于室外温度;传统开窗式温室的内部温度比室外高3.0~5.5℃.屋顶全开启式温室,采用自然降温与强制降温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室内温度较室外低3.5~7.5℃.屋顶全开启式温室、平拉膜温室通风降温效果均优于传统的开窗式温室.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让我写一篇关于西藏农业发展历史的稿子.让我犯起难来.因为农业发展历史包括农业技术、农业制度、农业生产力增长以及农业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用两三千字来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也不是个简单事情。联想起近10年来在中国流行的制度经济学,倒可以把这两个事情放在一起说说。  相似文献   
8.
江河源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遥感估算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获取高寒地区在资料短缺条件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的变化特征,该文以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实际观测数据相结合,利用基于光能利用率的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和FAO Penman-Monteith方法对江河源区2000-2010年植被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估算和动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所选模型较好的反应了区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近11 a来,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多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以C质量计,下同)分别为0.54 g/(mm·m2)和0.56 g/(mm·m2),江河源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呈减少趋势,其中黄河源区植被水分效率减少速度大于长江源区。2)江河源区典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水分利用效率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黄河源区减少趋势较长江源区更明显。长江源区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水分利用效率呈现明显单峰现象,黄河源区呈现为阶梯增加和减少现象,表明长江源区在单位面积上植物消耗单位水分的固碳能力要好于黄河源区。3)主成分分析表明:江河源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变化与NDVI、温度、降水、太阳辐射以及蒸发密切相关;长江源区以NDVI、降雨为主导,黄河源区以NDVI、降雨和温度为主导。该研究可为江河源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改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2004年6月下旬开始,笔者分别对部分试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调研,调研重点是了解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项目执行情况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通过调研,初步了解部分试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项目执行和园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些做法,以及项目执行所取得的成效。为进一步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的建设,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服务体系,改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向国家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的领导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2002年9月以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始了试点建设工作,从科技部、农业部到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在政策指导、项目扶持以及宏观管理等方面对园区的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各园区管委会努力探索、开拓创新,探索出了不同的园区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