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4篇
  1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系统介绍了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及影响还田秸秆腐解的因素。对秸秆还田的效应进行了评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旱种水稻结实期茎中碳同化物的运转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杂交水稻汕优63和籼稻扬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旱种(地膜覆盖栽培)水稻结实期茎中碳同化物的运转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抽穗至成熟期旱种水稻标记14C从茎中向籽粒的再分配、茎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运转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水种(常规栽培)水稻。水稻旱种后籽粒中的蔗糖合成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茎中α-淀  相似文献   
3.
梨树经过开花结果。座果到果实成熟,消耗掉树体大量养分,落叶前是树体贮藏养分的重要时期。人们习惯重视挂果时期的施肥管理,往往疏忽于采果后的施肥。此阶段树体的生理变化对来年的生长状况有很多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株型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 8个新株型水稻品系为材料 ,研究新株型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与汕优 63相比 ,新株型稻每穗粒数多 ,单位面积总颖花量高 ,但因结实率低而产量较低。新株型稻的分蘖少 ,前中期生长量较小 ,结实期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较高 ,干物质积累量高 ,光合同化物向籽粒运转率低。依据强、弱势粒的灌浆速率 ,新株型稻籽粒灌浆可分成快速同步灌浆型、异步灌浆型和缓慢同步灌浆型 3种类型。灌浆类型与结实率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 :新株型稻结实率低主要是受精籽粒充实不良所造成 ,而物质运转率低是籽粒充实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直播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徐稻3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4.5、6、7.5t/hm24种秸秆还田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通过测定不同秸秆还田处理下直播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根系活性等指标,探讨不同麦秸还田量对直播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直播水稻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有效穗数随着麦秸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结实率、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秸秆还田量在6t/hm2时,直播水稻较对照增产17.9%,过量的秸秆还田量(7.5t/hm2)导致每穗粒数明显减少从而导致减产;秸秆还田降低直播水稻生长前期干物质的积累、叶面积指数、根系活性、根系吸收面积,提高直播水稻生长后期的根系活性、根系吸收面积、干物质的积累和叶面积指数,过量的秸秆还田会使各项指标降低,盆栽条件下适宜的秸秆还田量为6t/hm2。表明秸秆还田量为6t/hm2有利于直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6.
7.
花椒籽是花椒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其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花椒籽油和花椒籽蛋白等。花椒籽油的提取工艺包括传统工艺提取、超临界CO2萃取、微波提取、分子蒸馏、超声波提取、有机溶剂提取、水酶法等;花椒籽蛋白的提取工艺包括盐法、碱溶酸析法、Osborne法、酶法等。花椒籽中药用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多酚、多糖及生物碱等,主要具有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血清胆固醇等药理作用。目前对于花椒籽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将花椒籽作为部分基础饲料,以达到促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生长性能的作用。今后,应充分挖掘花椒籽作为新型饲料的潜在价值,实现花椒籽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对花椒籽中营养分析、提取工艺、药理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可为花椒籽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徐国伟  吕强  陆大克  王贺正  陈明灿 《作物学报》2016,42(10):1495-1505
以新稻20为材料进行土培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0 kPa)、轻度水分胁迫(–20 kPa)和重度水分胁迫(–40 kPa) 3种灌溉方式及0氮(0N, 0 kg hm-2)、中氮(MN, 240 kg hm-2)和高氮(HN, 360 kg hm-2) 3种氮水平,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水稻根长、根冠比、根系伤流、根系有机酸含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与籽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轻度水分胁迫增加了主要生育期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提高籽粒ATP酶、蔗糖合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降低穗分化后水稻根冠比,且与MN耦合后产量最高,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重度水分胁迫则显著降低主要生育期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降低籽粒ATP酶、蔗糖合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增加主要生育期根冠比。水稻籽粒产量与主要生育期水稻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穗分化至成熟期根冠比与水稻产量呈负相关;同时水稻根长、根系伤流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根系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含量与籽粒ATP酶、蔗糖合酶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通过适宜的肥水调控发挥水氮耦合效应,可以创造良好的根系形态、提高水稻根系代谢能力和籽粒库的生理活性,促进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水稻根系分泌物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秸秆还田及适宜的施氮水平,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徐稻3号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水平与2种秸秆处理,研究了秸秆与氮肥处理下水稻根际分泌特性的差异及其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秸秆处理下,中氮(NN)增加结实期氮素的累积,提高氮(N)素的吸收利用率,同时,NN处理下根系分泌物中苹果酸、琥珀酸、有机酸总量、氨基酸的含量及根系活性上升。在同一氮肥处理下,秸秆还田提高N素吸收累积,增加根系分泌物中苹果酸、琥珀酸及草酸的含量,降低柠檬酸的含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氨基酸含量及根系活性在秸秆还田后明显上升。相关分析表明,结实期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苹果酸、琥珀酸、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根系活性与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水肥耦合对小麦根系及根际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麦9023为材料,通过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研究了水肥耦合下小麦根系及根际微环境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分条件下,增施氮肥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最终产量表现为施氮肥200 kg/hm2的处理>施氮肥300 kg/hm2的处理>不施氮肥的处理;同一氮肥处理下,灌水处理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从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