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豆16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2009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籽粒商品性优良,抗逆性强,适宜江苏和安徽的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东部等地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2.
徐豆21为有限结荚习性,秆强不倒,适于机械收获的高蛋白品种。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78.4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徐豆13增产5.28%,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51.4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徐豆13增产8.08%。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宜江苏淮北及周边地区作为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3.
徐豆19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徐豆9号为母本,泗豆28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2013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5.
为筛选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鉴定指标,构建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性综合评价体系,挖掘高油酸花生耐冷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因子分析法、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56份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耐冷性综合评价及耐冷种质筛选。结果表明,11个耐冷鉴定指标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露白萌发因子、发芽时间因子及子叶鲜重因子,发芽指数及萌发耐冷指数可以作为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性的最优鉴定指标,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萌发期耐冷性强弱受多指标影响。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性状综合评价D值范围为0.080~0.754,均值为0.497,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萌发期耐冷性存在较大差异。56份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分为5个耐冷级别,筛选到萌发期耐冷较强材料1份、中等耐冷材料20份、耐冷较差材料29份、耐冷差材料5份及冷敏感型材料1份。本试验筛选到的耐冷种质可以作为高油酸花生耐冷育种和耐冷机理的研究材料。本研究为探明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耐冷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5个因子对徐豆13号产量的综合效应,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确立了徐豆13号在江苏淮北大豆主产区的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方案:播期6月8-9日,密度15.05万~15.63万株/hm2,N 127.44~138.56 kg/hm2,P2O5 126.00~145.55 kg/hm2,K2O 93.52~109.84 kg/hm2.  相似文献   
7.
徐花17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2008年选育的以中间材料徐9135-14(油料所31269 ×徐州68-4)作母本,中果型早熟品种花28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选择选育而成的早熟小果型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外观品质优良、抗病性和抗旱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2013年1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通过,建议在黄淮海、华北花生产区种植.该文综述了早熟小果型花生新品种徐花17号的选育进程、产量表现、品质特性及品种优缺点,并详述了徐花17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调控作用,以耐涝性大豆品种南农1138-2和敏感性品种徐豆1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调查DDTC对花期短期(8d)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淹水胁迫下,与徐豆18相比南农1138-2根系干质量下降幅度、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活性氧(R OS)水平更小;同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 PX)、谷胱甘肽还原酶(G 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 HAR)活性以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 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 SH)含量增加幅度更大,表明南农1138-2在淹水胁迫下根系抗氧化能力更强。预喷施DDTC(在大豆初花期(R 1)叶面喷施15mmol L-1DDTC,喷施1d后进行淹水胁迫8d)能进一步提高两品种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 APX、DHAR和GR活性、AsA含量和AsA/DHA比值,显著降低根系ROS水平和膜脂过氧化,增加根系干重,表明DDTC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中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含量提高了根系活性氧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产早熟花生新品种徐花16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花16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9121-1(徐州68-4×山东79266)为母本,鲁花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早熟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病性和抗旱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在全国北方片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荚果产量4 611.4 kg/hm2,比对照增产12.33%;在生产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4 443.9 kg/hm2,比对照增产11.3%.该品种2012年2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适宜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黄淮海麦豆两熟制条件下,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探讨麦茬夏大豆免耕播种的技术关键,评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的利用价值,以期改进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方法】定位试验于2012-2014年在江苏徐州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因素,秸秆还田量为副因素。播种方式有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和浅旋人工撒播3种,秸秆还田量设全量和半量2个水平,共6个处理,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播种和出苗质量、生育进程、产量、土壤物理性状及麦秸腐解率的影响。【结果】免耕覆秸精量播种较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出苗早1 d,较浅旋人工撒播早1-3 d,同时田间出苗率最高;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初花期早0.1-2.3 d,差异显著(P<0.05)。相比之下,秸秆还田量则对出苗速度和生育进程的影响不显著。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处理较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增产4.12%-12.40%,较浅旋人工撒播增产1.96%-5.50%;秸秆半量还田处理的产量高于全量还田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和常规免耕机械条播与浅旋人工撒播相比,播种至出苗期土壤温度较低,土壤湿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土壤温度低于半量还田处理,而全量还田处理土壤湿度仅在干旱年份高于半量还田处理。浅旋人工撒播麦秸腐解率较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和常规免耕机械条播高,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处理的麦秸不会影响下茬小麦的播种和生长。【结论】秸秆覆盖可保蓄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大豆出苗率,为下茬小麦提供优良的有机肥料,是麦豆两熟制条件下良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同步解决麦秸还田、大豆保苗和土壤培肥难题,适合在黄淮海及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