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沙柳沙障防风阻沙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库布齐沙漠穿沙公路和神东矿区巴图塔沙柳基地为试验区,对沙柳沙障体系内外风速和输沙量进行了野外观测,根据调查和观测资料,利用surfer(8.0)软件作出沙障体系内外的风速流场图,并运用粗糙度(z0)、摩阻速度(u*)等物理参数,对复式沙柳沙障的防风效益和阻沙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半隐蔽式、平铺式沙柳沙障防沙体系内外,风速比(V2 m/V0.3 m)的变化随着向沙障体系的逐渐靠近呈非线性增大;粗糙度(z0)的变化则随风速比(V2 m/V0.3 m)的增大表现出两种情况:当旷野风速小于起沙风速时,其趋势线方程为多项式函数,当旷野风速大于起沙风速时,其趋势线方程为指数函数;在沙柳沙障防沙体系内外,由于沙颗粒与沙柳体系内沙柳发生碰撞,输沙率随防沙体系远近的分布不再简单遵循对数或者指数关系,其极值出现的距离随风速的增加而波动,由于沙柳沙障构成的下垫面复杂多变,其对风沙流结构与风沙活动层风速廓线的影响很难确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内蒙古冀东水泥矿区水土流失基本情况,以建设项目分区为单元探讨了水土流失量的预测,分析了露天矿水土流失量研究观念的转变、矿区生态重建的基础理论,对矿区水土流失的特点、范围、时间尺度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的预测不能模糊的针对总矿区,而应以集水分区为单元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合理布置综合治理措施,进行彻底治理的技术性途径。  相似文献   
3.
西宁地区蜘蛛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 2 0 0 2 - 2 0 0 3年对青海省在西宁地区的蜘蛛种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 ,调查结果西宁地区的蜘蛛种类有 16科 5 4属 10 2种 ,其中以皿蛛科和狼蛛科种类较多 ,分别为 32种和 2 4种。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对植被群落变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神府-东胜煤田补连塔矿风沙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观测,系统分析了塌陷1 a/T2005年、塌陷2 a/T2004年和非塌陷区植被群落变化特征、塌陷强度(地表破损率)对植被群落变化的影响以及植被群落变化对风蚀的响应。结果表明:补连塔风沙区植被的丰富度排序为:草本>灌木>乔木,群落的总丰富度受草本丰富度的影响,群落结构总体不稳定;塌陷区植物群落的变化是该矿风沙区地表塌陷后加快风蚀进程的重要指征,地表破损率与植被生长状况呈负相关关系;采煤塌陷直接导致植被的死亡率增大,降低了塌陷区植被防风固沙的作用,从而使塌陷区发生严重风蚀。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27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1.716 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444 hm2,属于较小程度上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近年来榆林市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接近或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神府-东胜煤田补连塔矿风沙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观测,系统地分析了补连塔矿风沙区采煤塌陷后塌陷断裂面特征对地表动态演变及风沙蚀积量变化的影响关系。认为区域风沙蚀积量受塌陷断裂面的一系列特征指标影响明显,其构造特征所形成的塌陷断裂面落差(H)、偏移距离(L)、偏移角度(δ)与风沙蚀积量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文中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搞清风沙区地表塌陷断裂面的一系列构造特征对区域风沙蚀积量的影响关系及地表动态演变规律,为有效控制采煤塌陷后地表风沙运动而采取科学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榆林沙区植被恢复建设调查和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了近50年来榆林沙区植被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适合该区发展的模式,即生态工程发展模式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指出了植被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土地利用类型复杂,沙漠化土地严重和资源分布不均,林业发展不平衡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主要应对措施,即积极引进和推广抗旱优良林草新品种,搞好抗旱节水造林新材料、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高立式沙柳沙障防风阻沙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库布齐沙漠穿沙公路和神东公司巴图塔沙柳基地为试验区,对高立式沙柳沙障风速和输沙量进行了野外观测,根据调查和观测资料,利用surfer(8.8)软件作出高立式沙柳沙障体系内外的风速流场图,并运用粗糙度(Z0)为物理参数对沙柳沙障的防风效益和阻沙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复式带状高立式沙柳沙障体系内外风速变化较明显,2m高风速呈现出在防沙体系的带前增强,带内平缓,带后减弱的趋势,而0.5m高度的风速在防沙体系内更趋向于平缓而稳定的变化;障前4H~10H范围内下垫面粗糙度变化不大,障间粗糙度明显增大,障后3H~4H处的粗糙度比障间粗糙度降低了72%;当旷野风速大于起沙风速时,复式带状沙柳沙障防护体系内外,风速比(V2m/V0.5m)与输沙量的关系呈对数函数;无高立式沙柳沙障存在时,风沙流甚至直接威胁路面,沙丘移动具有前进、后退、又前进,随风向的变化往复式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挡雪墙是公路风吹雪雪害防治中常用的一项技术,但其设置参数一直缺乏系统研究。基于风洞模拟试验,利用积雪堆积厚度等值线和积雪堆积剖面线分析,对与主害风垂直时两种高度(1.5m/2.0m)的不透风式挡雪墙积雪形态及积雪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吹雪30s条件下,不透风式1.5m/2.0m挡雪墙迎风侧积雪量明显大于背风侧,且挡雪墙越高,其挡雪功能越好。两种高度的挡雪墙在其迎风侧积雪堆积厚度(D)与挡雪墙墙高(H)为3阶多项式函数关系,且堆积曲线趋势基本一致;而背风侧则为2阶多项式函数关系,1.5m高挡雪墙在其迎风侧和背风侧风雪流堆积厚度相对较小且趋势线较平缓。综合分析表明,2.0m的挡雪墙其阻雪效果优于1.5m。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应用方差/均值比(扩散系数)的T检验、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强度等方法,研究了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植被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并分析格局形成的原因,并用相关分析比较了6个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的分布格局皆属于聚集分布,但它们的聚集强度有差异.聚集强度最大的是木地肤,最小的为银灰旋花,中间依次为糙隐子草,冷蒿,短花针茅.依靠无性繁殖扩大种群分布范围和密度是它们服从聚集分布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说明了方差/均值比率法是1种较好的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