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HGCR是胆固醇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在内源胆固醇生物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以牛HMGCR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和测序技术在利杂牛、利西杂牛、秦川牛、西杂牛和夏西杂牛五个群体共123个个体中检测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检测到AA和AB共2种基因型,没有发现BB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一处SNP多态位点(GenBank:BC153262.1 11137TC)。不同基因型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利西杂群体中AA基因型个体与AB基因型个体相比,AA基因型个体的屠宰率和牛柳指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而AA基因型的上脑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其余各项指标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HMGC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利西杂牛脂肪沉积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影响屠宰性状的候选基因,指导肉牛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RES)对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以及去乙酰化酶1(SIRT1)/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8月龄鲁西黄牛的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细胞分化的第0天,更换为RES浓度分别为0(对照)、100、200和400μmol/L的培养液处理48 h,每组设3个重复。应用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q 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分别检测SIRT1/AMPK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因子SIRT1、A MPKα、叉头转录因子1(Fox O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并利用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增高(P0.01);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SIRT1、AMPKα、caspase-3、Bax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Bcl-2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SIRT1、AMPKα、caspase-3的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200和400μmol/L RES处理后,Fox O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Bax的蛋白质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Bcl-2的蛋白质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100μmol/L RES处理后时,Fox O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以及Bcl-2、Bax的蛋白质表达量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RES通过激活SIRT1/AM PK信号通路,同时激活通路下游的Fox O1,促进了牛皮下脂肪细胞的凋亡,为通过营养调控技术降低牛皮下脂肪沉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研究豆粕、牡丹籽粕、棉籽粕、棕榈粕、啤酒糟、豆渣、味精渣、玉米酒精糟(DDGS)、芝麻饼粕和葵花饼共10种蛋白质饲料原料的瘤胃降解特性。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鲁西牛×利木赞杂交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测定10种蛋白质饲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味精渣DM有效降解率最高,芝麻饼粕最低,各原料间差异显著(P <0.05);CP有效降解率为棉籽粕>牡丹籽粕>豆粕>味精渣>豆渣> DDGS>葵花粕>啤酒糟>棕榈粕>芝麻饼粕,各原料间显著差异(P <0.05);味精渣、棉籽粕和豆粕的NDF有效降解率较高,棕榈粕、啤酒糟和芝麻饼粕较低,各原料间差异显著(P <0.05);味精渣ADF有效降解率最高,其次为豆粕、棉籽粕和牡丹籽粕,均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 <0.05)。综上所述,不同来源蛋白质饲料具有不同的瘤胃降解特性,采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营养评价,排序为味精渣>豆粕>棉籽粕> DDGS>牡丹籽粕>...  相似文献   
4.
在激素中,与动物性器官,性细胞,性行为的发生和发育以及发情,排卵,妊娠,胚胎发育,分娩,泌乳等生殖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激素.统称为生殖激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成海建 《农家顾问》2011,(11):28-28
试验旨在研究烟酰胺对高产奶牛泌乳中期产奶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40头泌乳中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每头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6、10、14克/天烟酰胺,检测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组奶牛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呆食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牛酮病:精料饲喂过多,粗纤维不足或因产前、产后采食量下降,引起消化不良,奶牛体内挥发性脂肪酸减少,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从而使机体内血糖浓度下降,酮体生成增多,发生酮血症、酮尿症或酮乳症,总称为酮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鲁西牛生长发育规律及体重与各体尺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研究利用SPSS 26.0软件,分析鲁西牛体重与各体尺性状间的相关性,建立各体尺性状对体重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结果显示鲁西牛群体I中所有体尺性状均与体重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腹围(X5)、体高(X1)和胸围(X3)通过较强的直接作用影响体重(Y)。鲁西牛体尺(X)对体重(Y)的最优回归模型为:Y=2.374X1+2.455X3+2.721X5-923.527 (R=0.955,P<0.01)。根据最优回归模型,对鲁西牛群体II的体重数据进行预测,并将群体I和群体II进行合并为群体III,分析鲁西牛群体III体重与体高(X1)、胸围(X3)和腹围(X5)的相关性,并对相关系数进行分解。结果显示,体重(Y)相关程度最高的胸围(X3)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P=0.939),与体重间相关系数最小的体高(X1)则是通过较强的间接作用影响体重。[结论]综上,体高、胸围和腹围可作为3个重要参考指标,为后续合理评估鲁西牛生长发育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棉籽对阉牛育肥性能、胴体性状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全棉籽替代棉籽饼和棉油对肥育阉牛肉用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0头体况良好、平均初始体质量为(454.37±42.42)kg的利木赞杂交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分别饲喂4种不同全棉籽含量的精饲料(对照组0%,低全棉籽组7.1%,中全棉籽组13.5%,高全棉籽组22.0%),育肥期90 d.结果表明,日粮中全棉籽含量对肉牛干物质采食量、肉骨比、优质肉块百分比、pH、肌肉、肾脏、肺脏中棉酚残留量及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对肉牛日增体质量、胴体质量、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背膘厚、饲料报酬、饲料成本、肝脏和心脏中棉酚残留量、剪切力、肉色等常规成分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全棉籽含量为22.0%时,胴体质量、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优质肉块质量、肌间脂肪在4个试验组中最低.结果表明,育肥阉牛日粮中用全棉籽替代棉籽饼和棉籽油会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但会降低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户越来越注重精粗饲料的高效利用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提升,往往容易忽视养殖过程中最基础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饮水管理。适宜的饮水条件不仅可以降低肉牛疾病的发生,还可提高饲料消化率及生产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牛前体脂肪细胞培养方法,本试验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法、油红O染色法和RNA质量检测结果,比较组织块培养法、传统消化法和改良消化法培养的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培养出成熟脂肪细胞,细胞形态一致,其中改良消化法极大地缩短了试验样品处理的时间,且细胞形态最好,提取的RNA质量最好。改良消化法是一种快捷、有效的牛前体脂肪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