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对 3种机型拖拉机的支重轮与履带板之间的接触应力分别在 3种工况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得出接触应力分布的规律及其最大值 ,为解决支重轮和履带板的塑性变形问题及摩擦磨损行为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履带拖拉机支重轮在工作过程中所受接触应力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实验室磨损试验和试车磨损试验,深入研究了支重轮的磨损形变机制。结果表明:支重轮由于具有较低的轮面硬度和较大边缘接触应力,因此在较短的工作期间内发生严重的塑变磨损,进而产生变形、失效;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可以大幅度提高支重轮的轮面硬度,能够有效提高支重轮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搅拌机最基本的设计步骤,首先确定了执行机构的运动机构,确定四杆机的长度,验证是否合适;验证曲柄存在的条件,检查连杆是否干涉,验证四杆机构的传力性能以验证四杆机构是否有较高效率;计算出溶液阻力从而列出力矩平衡方程求出平衡力,求出阻力矩,利用阻力矩与等效驱动力矩之间的关求出最大盈亏功,从而确定飞轮惯量;最后确定了电动机的功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试验室试样磨损试验方法 ,在合理的实验条件下 ,考查了支重轮硬度及外加载荷对磨损量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 ,随着外加载荷的增大 ,轮子磨损加剧 ,随着轮子硬度增加 ,主要磨损机理从塑变磨损转变为犁沟磨损  相似文献   
5.
硅作用下铜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加硅量(0,30,60,90,120,150 mg/L,以SiO2计)作用下,铜(10 mg/L,以Cu计)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活性(SOD、POD、CAT)、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硅量(30,60,90 mg/L,以SiO2计)作用下,小麦幼苗叶绿素a含量、抗氧化酶系统(SOD、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升高以及MDA含量的降低,减轻了铜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作用;在加硅量150 mg/L作用下,小麦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MDA含量的升高,加重了铜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加硅处理能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缓解铜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作用,从而为铜毒害的小麦区域增施硅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燃机活塞材料及其相关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了内燃机活塞的工作状况和国内外其常用的铝合金、铸铁、钢和陶瓷等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及其相关技术后指出 ,我国不仅应加强活塞主要材料共晶铝硅合金的综合技术和工艺等的研究外 ,还应加强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研究、开发和在活塞中的应用推广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流域泥沙及养分分布情况,以雅砻江及其一级支流安宁河为研究对象,选择雅砻江—安宁河并流段为研究区,沿河流纵向选取6个断面,并对断面垂向与横向进行含沙量及氮磷浓度的监测,分析不同流域水沙沿程变化及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安宁河含沙量整体大于雅砻江并流段,2条河流中下游的含沙量均大于上游,总体沿程增加。在泥沙断面垂向分布上,雅砻江无明显分层现象;安宁河分层现象明显,表现出底层>表层>中层的规律。在泥沙断面横向分布上,除安宁河中下游为左侧分布外,安宁河上游及雅砻江并流段均表现为右侧分布。雅砻江并流段泥沙断面均匀性总体优于安宁河。(2)雅砻江TN、TP整体均显著小于安宁河流域,且雅砻江—安宁河并流段氮磷空间分布在断面垂向和断面横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雅砻江并流段TN、TP浓度与含沙量呈线性正相关,其中断面横向拟合度优于断面垂向,且TN与含沙量的相关性高于TP;而安宁河则是断面垂向拟合度大于断面横向,TP与含沙量的相关性高于TN。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支重轮失效形式的分析、支重轮与履带板接触应力的分析计算及磨损试验 ,提出提高拖拉机支重轮耐磨性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泰安市主要道路两侧土壤的取样和土壤中6种重金属(Cu、Zn、As、Cd、Cr、Pb)含量的测定,采用单因素决定模型和加权平均模型两种模糊数学模型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评价所选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均属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各路段的主要污染物均为Cd;单因素决定模型和加权平均模型得到评价区域优劣顺序一致,均为:温泉路泰山大街龙潭路岱宗大街东岳大街.  相似文献   
10.
蚯蚓诱导对土壤中铅镉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接种蚯蚓的试验,研究了蚯蚓活动对土壤中Pb,Cd的富集作用和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活动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Pb,Cd酸提取态含量,降低可还原态含量,而对于可氧化态则无明显规律;蚯蚓对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富集量随着蚯蚓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富集系数K值为1.6~49.2;蚓粪中Pb,Cd酸提取态的含量较土壤中含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蚓粪对Cd表现出较强的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