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泽泻是常用大宗中药材,病虫害是影响其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已有研究对泽泻白斑病、莲缢管蚜、福寿螺、莲纹夜蛾和银纹夜蛾等常见的病虫害的病原、虫源、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展望,以期为泽泻病虫害防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促进泽泻产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氮磷钾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川麦冬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肥料的适宜施用量。  【方法】  田间试验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川麦冬生长期分3次施用氮肥、磷肥、钾肥与有机肥,采收后分别测定药材的麦冬皂苷D (OSD)、麦冬皂苷D′ (OSD′)、麦冬甲基黄烷酮A (MONA)、麦冬甲基黄烷酮B (MONB) 和麦冬黄烷酮D (MOND) 的含量。利用模型分析氮磷钾肥与有机肥对川麦冬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统计频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获得最优施肥方案。  【结果】  氮磷钾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对OSD、OSD′和MONA含量的影响显著,对MONB与MOND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肥料对活性成分的影响程度也不同,钾肥主要影响OSD′、MONA与MONB的含量,有机肥主要影响OSD含量,氮肥主要影响MOND的含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OSD含量逐渐增加,OSD′的含量先下降后升高。氮肥有机肥互作有利于OSD的积累,钾肥与有机肥互作不利于OSD′的积累;氮肥与磷肥互作、钾肥与有机肥互作有利于MONA的积累,氮肥与钾肥互作、磷肥与钾肥互作、磷肥与有机肥互作不利于MONA的积累。通过优化分析,施用N 307~368 kg/hm2、P2O5 23~27 kg/hm2、K2O 189~190 kg/hm2、有机肥2419~2534 kg/hm2可使OSD含量≥140 μg/g、OSD′含量≥75 μg/g、MONA含量≥100 μg/g。  【结论】  获得最高麦冬皂苷D含量的施肥量为N 332 kg/hm2、P2O5 25 kg/hm2、K2O 204 kg/hm2、有机肥2616 kg/hm2。获得最高麦冬皂苷D′含量的施肥量为N 339 kg/hm2、P2O5 25 kg/hm2、K2O 199 kg/hm2、有机肥2352 kg/hm2。获得最高麦冬甲基黄烷酮A含量的施肥量为N 339 kg/hm2、P2O5 25 kg/hm2、K2O 173 kg/hm2、有机肥2400 kg/hm2。氮磷钾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可提高川麦冬中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尤其是麦冬甲基黄烷酮A和麦冬甲基黄烷酮B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川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inn. f.) Ker-Gawl]生产中氮 (N)、磷 (P)、钾 (K) 和生物有机肥 (BF) 最佳配施量,为大田川麦冬的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L9 (34) 正交设计,分析9个不同N、P、K与BF组合处理下,川麦冬品质活性成分、代表性活性成分与重金属含量,并基于DTOPSIS法进行了综合选优。  【结果】  合理的N、P、K和BF配施可显著提高川麦冬水溶性浸出物、总皂苷、可溶性多糖、麦冬皂苷D与麦冬皂苷D'的含量,降低Cu、Gd、As、Pb、Hg的含量。其中,以N1P3K3BF3处理的水溶性浸出物、总皂苷、麦冬皂苷D与麦冬皂苷D'的含量最高,分别为74.52%、0.38%、112.208 μg/mL与56.293 μg/mL;可溶性多糖含量最高的为N3P3K2BF1处理(42.47%);Cu和Pb含量最低的为N1P2K2BF2处理,As含量最低的为N3P2K1BF3处理,Gd含量最低的为N2P1K2BF3处理,Hg含量最低的为N2P2K3BF1处理。  【结论】  通过DTOPSIS法进行了综合选优,活性成分高、重金属含量低的最佳施肥组合为N1P3K3BF3,即N、P2O5、K2O和生物有机肥分别为598、240、595.80和2700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氮、磷、钾肥配施对暗紫贝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得出暗紫贝母优质高产的氮、磷、钾肥配施方案,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5年生暗紫贝母的田间施肥试验,测定了药材产量和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生物碱含量等指标。使用DPS解析的数据建立了氮、磷、钾与暗紫贝母产量和质量的函数模型,通过F检验,分析了回归方程和各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利用模型分析了氮、磷、钾肥对产量、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使用统计频数法、灰色关联度和DTOPSIS法综合各项指标获得最优施肥方案。施用氮、磷、钾肥可影响暗紫贝母产量和质量。本研究施肥水平下各因素对产量和总灰分的影响表现为:K2O>N>P2O5,对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生物碱的影响表现为:N>P2O5>K2O。随着N用量的增加,总灰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总生物碱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P2O5用量的增加,总灰分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K2O用量的增加,总灰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P2O5低K2O或高P2O5高K2O均有利于暗紫贝母产量的形成,低N低P2O5或高N高P2O5均有利于增加暗紫贝母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K2O对产量和总灰分的影响最大,N对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生物碱的影响最大。通过试验得到的暗紫贝母优质高产的施肥方案为N 163.82~190.77 kg/hm2、P2O5.541.75~720.25 kg/hm2、K2O.337.49~454.52 kg/hm2。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进步,人类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肿瘤、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现代医学表明,乌头类产品有治疗心血管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能量代谢等疾病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乌头产品需求过高但供应不足,生产上为了提高乌头产量,广泛使用化肥及生长调节剂,但是化肥以及生长调节剂的施用会对环境、土壤以及人体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探究乌头种根质量标准,用绿色生产的模式标准提高产量,对满足乌头的市场需求、医疗需求具有重大意义。为解决化肥及调节剂对人类及生态带来的恶劣影响,采用生态有机的方法解决乌头药材的生产需求,以达到提高乌头种根资源利用率,探索出乌头栽培生产中种根的最佳质量等级,制定出乌头生产的最佳种根标准。本研究将乌头的种根分成三个等级,使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进行大田试验,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产量、药典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进行综合评测。在产量水平上分析,大种根的川乌产量最高,中种根的附子产量优势较强。从质量水平分析,发现种根等级仅对新乌头碱和乌头碱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对水分、灰分和生物碱总量影响不大。中种根的经济效益最好。通过灰分关联法和DTOPSIS法对乌头的15种性状进行分析,发现中种根的综合性状更优良。建议生产中采用中种根做种,即以9~18 g的种根作为乌头种植的质量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川产丹参中70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药材丹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品前处理及色谱分析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丹参中70种禁用及常用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GC-MS/MS) 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产自四川不同地市的44批丹参样品进行了农药残留检测筛查。样品加水经乙腈提取,以QuEChERS提取包 (含无水硫酸镁与无水乙酸钠等) 进行盐析,提取液经浓缩后,加入内标磷酸三苯酯,在多反应监测 (MRM) 模式下采用G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1~100 μg/L范围内,70种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均大于0.9985;在3个添加水平 (5 × LOD、10 × LOD和20 × LOD) 下,添加回收率在70%~120%内的农药数量占总数的87.1%,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70种农药的定量限在0.01~0.03 mg/kg之间。对收集到的44批川产丹参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其中有22批样品分别检出1~5种农药,包括国家禁用农药三氯杀螨醇。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川产丹参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与检测,检测结果可为丹参的种植生产和流通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究锌、钼、氮磷钾和有机肥对丹参产量以及丹酚酸和丹参酮含量的影响,找出适合四川省中江县丹参种植的最佳有机无机肥配施方案。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各因素与目标函数的函数模型,在单因素效应、互作效应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频数选优法,得到丹参优质高产的施肥方案。低锌、低氮磷钾、高钼肥水平有利于产量提高,有机肥对丹参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低氮磷钾、高有机肥有利于丹酚酸积累,锌、钼肥对丹酚酸的积累影响不显著;低锌、低钼、高氮磷钾、高有机肥有利于丹参酮积累。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对产量、丹酚酸、丹参酮含量的影响能力及大小不同。在置信区间内,对丹参产量、丹酚酸含量、丹参酮含量分别达到最高的组合综合取交集,得到优质高产的有机无机肥最佳配施方案。锌、钼、氮磷钾与有机肥的合理配施能够提高丹参产量和丹酚酸、丹参酮的含量,其最佳组合的范围为:锌肥41.96~48.04 kg/hm2;钼肥0.84~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防治泽泻白斑病常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药材中的残留进行分析,筛选出泽泻生态防治的最佳药剂,为泽泻绿色、可持续生产和建立生态种植基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药2次后春雷霉素防效最好,三唑酮、波尔多液和多抗霉素次之;本试验用量下,采收时药材中已无春雷霉素残留,三唑酮和波尔多液仍有少量残留;三唑酮安全期较长,波尔多液残留难以降解,两种化学农药长期使用易对药材和环境造成影响,存在安全风险。综合防效和残留分析结果,春雷霉素防效好且降解快,是泽泻生产可安全使用的药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