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一种手扶式田间烟叶电动运输车,采用轮毂电机驱动,整车结构精简、轻巧,能够大大提高丘陵地区田间的运输效率及安全性,降低劳动强度。采用UG三维制图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车体关键零部件进行三维造型,并对整车关键零部件前后轴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优化了设计方案。田间道路试验表明整车结构设计合理,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长期施用猪粪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规模化养猪场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安全风险。【方法】以贵阳地区某养猪场周边长期施用猪粪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随机采集土壤样品45个,测定土壤Cd、Cr、Pb、Hg、As、Cu和Zn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及潜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区土壤中Cd、Cr、Pb、Hg、As、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0.30、34.22、68.43、25.47、0.29、40.23和184.93 mg/kg。重金属Cd、As、Hg、Cu、Zn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b、As、Hg、Cu、Zn超过贵州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为CdHgZnCuAsPbCr,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01。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AsHgCdPbCuZnCr,潜在生态风险值为109.88。【结论】从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看,长期施用猪粪土壤为轻度污染,污染较突出的重金属是Cd、Hg和Zn;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看,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程度,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镉离子胁迫下钙镁离子对水稻种子萌发期耐镉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地区主栽水稻品种Q优6号为材料,采用温室发芽试验,研究Cd^2+胁迫下Ca^2+、Mg^2+对水稻发芽率、生长量及根芽中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mg·kg-1 Cd 2+浓度(简称1 Cd)胁迫下,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逐渐增加,随着Mg^2+浓度的增加,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逐渐降低;在2 mg·kg^-1 Cd^2+浓度(简称2 Cd)胁迫下,Ca 2+使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提高22.53%,随着Mg^2+浓度的增加,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先降低后增加。在1 Cd胁迫下,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水稻生物量逐渐增加,在2 Cd胁迫下,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水稻生物量逐渐降低;在1 Cd胁迫下,Mg^2+对水稻生物量生长的强弱关系为1 Cd+3 Mg>1 Cd+1 Mg>1 Cd+2 Mg;在2 Cd胁迫下,随着Mg 2+浓度的增加,水稻生物量逐渐增加。在1 Cd胁迫下,随着Ca^2+、Mg^2+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中Cd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水稻芽中Cd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在2 Cd胁迫下,水稻根芽中Cd的含量均随着Ca^2+、Mg^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Cd^2+胁迫下添加Ca^2+、Mg^2+能够增加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增强水稻种子萌发期生物量与生长量,降低根系与芽中Cd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贵州省某县辣椒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来源,采用4 km×4 km的网格采集了108个土壤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测定土壤中Cd、Hg、As、Pb、Cr、Cu、Zn、Ni元素含量,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辣椒种植区土壤大部分重金属含量相对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大部分土壤中Cd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且8个重金属在研究区的分布差异较大,Cd、Hg、As、Cr、Ni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Pb的高含量区较为零散,没有明显集中分布区;Cu、Zn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于西南部。PMF模型解析出5个贡献源,工业源、自然源、交通源、大气沉降源及混合源。其中,Cd的污染来源较为复杂,有自然背景、农业活动、工业活动等;Hg的主要来源是大气沉降;As的污染来源主要是工业活动;Pb、Zn的污染来源主要是交通活动;Cr、Cu、Ni的主要来源是自然背景,其中部分Zn还可能来源于交通活动。辣椒种植区存在Cd、Hg、As、Cu、Ni污染风险,辣椒产业布局应考虑交通、工业等活动对土壤表层重金属的影响,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同时也要合理的施用化肥、农药,以保障辣椒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6.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抑制水稻各部位吸收积累Cr和Cu的有机和无机材料钝化剂组合,选取水稻土以盆栽试验研究了15种钝化剂组合对土壤Cr和Cu赋存形态及水稻各部位吸收积累Cr和Cu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钝化剂组合施用使土壤pH上升0.25~1.0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2.65%~50.96%,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22%~17.20%,土壤可交换态Cr含量降低35.21%~55.63%;除生石灰+钝化剂4+鸡粪组合使土壤可还原态显著增加外,其他组合的土壤可还原态Cr无显著变化;土壤可氧化态和残渣态Cr均无明显变化;土壤可交换态Cu含量降低6.66%~33.42%;土壤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Cu无明显变化;土壤残渣态Cu增加0.32%~5.04%,其中钝化剂3、生石灰+钝化剂1+鸡粪、生石灰+钝化剂4+鸡粪3个组合能显著增加土壤残渣态含量。根系对Cr和Cu的富集能力最大,15种钝化剂组合可使水稻根系、秸秆、稻壳和糙米中Cr含量分别下降4.59%~49.41%,39.84%~76.87%,7.14%~31.60%,17.32%~67.10%,水稻根系、秸秆、稻壳和糙米中Cu含量分别下降10.57%~48.41%,7.99%~52.53%,21.12%~45.11%,14.39%~66.92%。15种钝化剂组合均可降低糙米中Cr和Cu的含量,其中以生石灰+钝化剂2+鸡粪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贵州西部地区提升土壤肥力及实施保护性耕作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18年在贵州省黔西县进行了玉米传统耕作、免耕和松耕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黄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前后不同耕作方式土壤pH与全氮含量无明显变化;有机质含量松耕土壤表层下降,深层土壤上升,传统耕作与免耕无明显变化;松耕使表层土壤速效养分向深层土壤转移,传统耕作对不同深度的速效养分影响无明显规律,免耕则使不同深度的土壤速效养分下降;传统耕作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毛管持水量上升;松耕与免耕表层土壤的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毛管持水量增加,使得表层土壤变疏松,增加了土壤保水量;免耕土壤坚实度较大,耕作层较浅。松耕能够降低土壤坚实度,增加耕层深度,提高黄壤旱地玉米产量,是旱地黄壤玉米最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旋耕机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与系统匹配的旋耕机运动参数。【方法】利用MATLAB分析了旋耕机切土节距、功率消耗与机组前进速度、刀轴转速、耕幅等的关系,并分析旋耕刀的运动轨迹及端点速度。【结果】根据旋耕机对切土节距以及功率消耗的要求,设计旋耕机的较优运行组合参数为:前进速度vm=0.72m/s,刀轴转速n=240r/min,耕幅B=0.8m。根据设定的参数,由旋耕刀端点的运动轨迹可知其耕深为0.2m,沟底凸起高度为0.02m。在设计参数下,旋耕刀端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证明运动参数的选取是合理的。【结论】在旋耕机的运动分析过程中使用MATLAB技术,易于得到与系统匹配的运动参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