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它历史悠久,加工技术独特,但近代以来黄茶的发展非常缓慢,特别是黄茶的加工技术。本文通过研究历史书籍和相关文献,对黄茶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黄茶的出现与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现代黄茶加工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选取不同年份青砖茶和不同渥堆陈化时间的毛茶为原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年份青砖茶儿茶素及氨基酸等理化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挥发性成分组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不同渥堆时间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青砖茶在储存过程中,游离氨基酸、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非酯型儿茶素EC和C的含量均随着储存年份的增长呈现降低趋势,没食子酸GA的含量则呈现上升的趋势。青砖茶样可溶性糖、挥发性成分雪松醇的含量随着储存年份的延长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而香叶基丙酮、芳樟醇、β-紫罗兰酮和叶绿醇等显著下降。在渥堆过程中,儿茶素呈现出逐步降解趋势,与毛茶相比较12个月后儿茶素含量仅剩余8.61%。  相似文献   
3.
基于图像和光谱信息融合的红茶萎凋程度量化判别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实现对红茶萎凋程度量化判别,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将图像和光谱信息融合后分别与线性判别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结合的技术,进行工夫红茶萎凋程度定性判别及儿茶素与氨基酸比值定量预测研究。通过对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个特征波长和对应的光谱特征值,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5个特征波长图像的纹理特征值,并采用连续投影算法优选出14个纹理特征值,然后分别以光谱和纹理特征值融合数据建立红茶萎凋程度的线性判别模型和儿茶素与氨基酸比值的偏最小二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所研究的方法和建立的模型对工夫红茶萎凋程度判别准确率达到94.64%,儿茶素与氨基酸比值预测相关系数为0.8765,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434,预测结果较好。证明应用这两种方法能实现对红茶萎凋程度量化判别。  相似文献   
4.
硒是茶叶中微量元素之一,对茶叶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实验以安徽省富硒地区石台县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绿茶,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鲜叶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杀青方式、投叶量和揉捻时间等参数,研究加工工艺对绿茶主要理化成分特别是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杀青程度加重、揉捻压力加重,绿茶酚氨比降低,但同时会造成硒含量、水浸出物含量降低;随着摊放时间延长,绿茶酚氨比降低、水浸出物含量上升,但硒含量降低;采用滚筒杀青的绿茶比微波杀青的酚氨比低、硒含量高,但水浸出物含量低;揉捻中度投叶量(8kg)的绿茶酚氨比低、硒含量较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揉捻较长时间(30min)的绿茶酚氨比较低、硒含量高、水浸出物含量高。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改变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揉捻投叶量、揉捻时间、揉捻压力等工艺,可以有效增加绿茶中的硒含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遮荫处理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苦涩味重是影响夏、秋绿茶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不同季节的茶园进行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对茶叶中与茶汤苦涩味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遮荫处理能使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酚氨比比值降低,优化了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同时叶绿素含量也增加,从而提高了绿茶的品质。遮荫处理对于夏茶的影响较大,秋茶次之,春茶的影响较小,且双层黑色遮荫网的效果优于单层黑色遮荫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