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影响含淀粉反相乳液稳定性的因素,优化交联淀粉微球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影响反相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合成交联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结果]使用0.6%的Span60(HLB=4.70),油、水相体积比为3∶1,水相中淀粉浓度为16%时可形成稳定的W/O型含淀粉反相乳液;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水相体积比4∶1,淀粉乳浓度16%,交联剂用量3 ml,反应温度45℃,乳化剂用量0.3%;微球产品近似球状,球体表面粗糙,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5μm。[结论]经过优化的制备工艺能够合成粒径均匀的交联淀粉微球。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分散性及功能性质,该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通过对天然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高压高剪切处理并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微粒,考察压力(60~100 MPa)对大豆分离蛋白微粒尺寸、功能性质及结构特性的影响,探究其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压力逐渐增加,大豆分离蛋白平均粒径大幅度减小,粒径分布曲线向左侧移动,与天然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在100 MPa时大豆分离蛋白粒径减小了1 631%,粒径曲线分布较宽。在60~100MPa压力范围内随着压力的增加。与天然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大豆分离蛋白微粒的分散性指数(Protein Dispersibility Index, PDI)和功能性质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在100 MPa时大豆蛋白质的溶解性提高了172.98%,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增加了约28.71%和77.82%,持油性增加了约123.76%,起泡性随时间的变化其泡沫高度也均有所提高。由扫描电镜图可以观察到,未经过高压均质的大豆分离蛋白粒子呈聚集状态,球状的表面向内凹陷,经过高压均质联合冷冻干燥处理后的大豆分离蛋白微粒呈现网络结构。在高压和高剪切力的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微粒的疏水基团大量暴露,表面疏水性随之增加,静电斥力增加,α-螺旋和β-转角向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的转化是蛋白质的溶解性等功能性质提高的主要原因。溶解性等功能性质的提高有利于大豆分离蛋白更好的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进一步为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淀粉是来源广泛、可再生的绿色资源,在食品、医药、纺织和造纸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由于天然淀粉的结构特点和不足限制了其开发和应用。通过综述近年来淀粉改性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和酶法改性,重点介绍离子液体、挤压和酶催化在淀粉改性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Pickering乳液是一种新型乳液体系,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环境友好、稳定性高等优势。介绍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理,综述淀粉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Pickering乳液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与对策,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以科研导师制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制订了较完善的实施方案,并经过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制备淀粉微球,研究影响淀粉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因素,对淀粉微球的粒径大小,微观形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In-vitro方法,对微球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淀粉微球近似球状,球体表面粗糙,粒径分布均匀,微球结构呈多孔立体网络结构。微球具有较强的抵抗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和人工血液降解的能力,具有应用于药物缓释、靶向给药和栓塞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向小麦粉中添加马铃薯淀粉、绿豆淀粉和玉米淀粉,研究淀粉种类及添加比例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马铃薯淀粉和绿豆淀粉,面团吸水率随添加量增大呈下降趋势,添加玉米淀粉则吸水率呈上升趋势;面团拉伸能量随淀粉添加量增大而减弱,延伸度先增大后减小。综合来看,添加淀粉使得面团面筋网络结构不同程度弱化,小麦粉中淀粉添加量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