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青枣白粉病的发生为害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青枣又名印度枣 ,学名毛叶枣 ( Zizyphusmauritians L an) ,属鼠李科 ( Rhamnaceae)枣属( Zizyphus)的一种 ,与中国枣同属而不同种 ,是我国台湾果农利用从印度引进的毛叶枣经多年选育得出的一些极具开发价值的鲜食优良品种。台湾青枣具有生长旺盛 ,适应性强 ,耐瘠耐旱 ,丰产稳产 ,当年种植当年可结果的特点 ,且果实大 ,口感好 ,营养价值丰富 ,耐贮运 ,上市季节好 ,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来我国华南地区广泛推广种植 ,北方一些省市也开始在大棚内试种 ,发展前景良好。白粉病是台湾青枣常见的一种病害 ,国内尚未见有正式报道。1 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配对核桃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联合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为核桃炭疽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核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利用喷雾法进行林间防治试验,评价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核桃炭疽病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按质量比3∶2和1∶1进行复配对核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61和1.57;其他配比的增效系数在0.91~1.41,表现为相加作用。林间对核桃炭疽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与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以质量比3∶2进行混配(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含量分别为150和100 g/L),施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25.0、166.7和250.0 mg/L时对核桃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施药3次后防治效果均在80.0%以上,分别与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苯醚甲环唑125 g/L+嘧菌酯200 g/L)施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62.5、216.7和325.0 mg/L时的防治效果相当;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125.0 mg/L的林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66.7 mg/L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66.7 mg/L的防治效果稍低。【结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质量比3∶2混配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林间对核桃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的室内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效,为火龙果溃疡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等5种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室内抑菌活性;利用田间植株喷雾法评价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166.7和250.0 mg/kg,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0 mg/kg,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15.0 mg/kg,10%己唑醇悬浮剂60.0 mg/kg和400 g/L氟硅唑乳油133.3 mg/kg对火龙果溃疡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氟硅唑和吡唑醚菌酯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749、0.2325、0.5277和1.8572μg/mL,而嘧菌酯的抑制作用稍弱,EC50为18.5655μg/mL.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证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火龙果溃疡病有很好的防效,施药3次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166.7和250.0 mg/kg对茎溃疡病的防效分别在60.0%、70.0%和80.0%以上,对果实溃疡病的防效分别在65.0%、75.0%和85.0%以上.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0 mg/kg和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15.0 mg/kg对火龙果溃疡病也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66.7和125.0 mg/kg的防效相当.10%己唑醇悬浮剂60.0 mg/kg和400 g/L氟硅唑乳油133.3 mg/kg的田间防效较差.[结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戊唑醇对火龙果溃疡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稻黄单胞菌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上的重要致灾病害之一。前期基因组学分析发现,Xoo菌株PXO99A的PXO_04062基因可能编码一个磷酸甘油转移酶,推测与病原菌的致病力有关。本研究采用自杀质粒pK18mobsacB介导的方法,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对突变体进行了反式互补。水稻上致病性测定发现,与野生型菌株相比,PXO_04062基因的缺失突变体DM04062在寄主水稻日本晴上的致病力显著下降,并且其胞外多糖产量、运动性、生物膜形成等均明显降低。进一步采用RNA-seq方法比较突变体转录组的变化,发现突变体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533个,其中包括多个致病相关基因,如胞外多糖合成和细胞运动性等相关基因。与野生型相比,这些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均显著下调。这些结果说明,白叶枯病菌的磷酸甘油转移酶基因是通过影响多种致病力相关因子的合成,来影响病菌在水稻上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5.
侵染观赏南瓜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从广西某农业展示中心观赏南瓜上分离到一种直杆状病毒,长约300nm,该病毒分离物P-3(NN)在测试的葫芦科作物上表现为系统花叶、褪绿斑及明脉症状,在曼陀罗上为局部褪绿斑,在测试的其它茄科作物及豆科和藜科作物上无任何症状反应.其致死温度为95~100℃.经DAC-ELISA测定,P-3(NN)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根据以上结果,初步鉴定P-3(NN)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的一个分离物.  相似文献   
6.
广西大豆锈病发生情况及发病条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于1990年6月——1992年6月对广西春、夏、秋大豆锈病进行广泛调查、并设立病圃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在广西各主产大豆县市中,几乎都有锈病发生,有时也相当严重。除已知7个县市外,本次新发现了32个县市亦有此病分布,并在观察圃冬大豆上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原菌所产生的冬孢子堆。结果还表明:在25个品种或育种材料中,桂豆2号、油84——87和全州小黄豆等较抗病。在广西,山区终年均可发生,平原则以秋冬豆较常见。但不论山区或平原,雨多比干旱重,近水源比远离水源重,间套种比纯种重。  相似文献   
7.
从全国6省12个地区的26种植物根围采集到土壤样本50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后得到以芽孢杆菌为主的细菌菌株226个。以水稻、小麦和棉花等6种农作物上主要病原菌(8种真菌,4种细菌)为指示菌对这226个菌株进行平板双培养法抑菌测定,分别筛选到至少对1种病原真菌或细菌有颉颃活性的菌株95个和78个。对进一步研制防治不同作物病害的生物制剂建立了一个颉颃菌资源库。  相似文献   
8.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广西爆发的原因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是世界许多地区番茄生产上的重要限制因素,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地中海地区、中美洲、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南部等地均有发生.我国的广西、广东、台湾和云南等地也有报道.近年来,该病在广西南宁、百色和玉林等地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2005年在秋番茄上严重爆发,导致大面积减产,给当地的番茄生产造成了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9.
来自5种植物根围土壤的5株芽孢杆菌对棉花立枯病菌、炭疽病菌、黄萎病菌、枯萎病菌、棉铃疫霉病菌和棉叶斑病菌均有较强抑制效果。室内发芽试验表明,C一62菌株显著促进棉子发芽,其余4个菌株对发芽无显著影响。5个菌株的培养液处理棉子后对棉苗病害的防治效果为60.O%~75.7%,株高、苗鲜重、真叶数及茎粗均高于对照及灵福合剂处理。以综合效果较好的C一62、C一37和C一54制成水剂和粉剂在江苏、河南和山东等地进行了2~3年小区试验,得到了一致的结果。以种子重5%~25%浸种或拌种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炭疽病等有40%~60%的防治效果,处理的棉子顶土快,棉苗素质。  相似文献   
10.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在广西瓜类作物上的发生情况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DAC—ELISA对广西各地瓜类作物病毒病样品448份进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检测,结果表明:该病毒在广西瓜类作物上普遍发生,ZYMV阳性检出率为77.68%,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黄瓜、苦瓜、瓠瓜和蛇瓜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在58.33%~100%之间,冬瓜、丝瓜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和28.57%。ZYMV是侵染广西瓜类作物的主要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