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缙云山三种典型阔叶树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缙云山三种典型阔叶树光合生理特性,并找出合适的光响应拟合曲线,通过测定自然条件下三种典型树种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anensis)、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参数,采用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四川大头茶的光饱和点为1 048μmol/(m2·s),光补偿点为3.25μmol/(m2·s),四川山矾光饱和点为2337μmol/(m2·s),光补偿点为5.48μmol/(m2·s),白毛新木姜子光饱和点为1 164μmol/(m2·s),光补偿点为4.62μmol/(m2·s);(2)蒸腾速率表现为白毛新木姜子>四川大头茶>四川山矾,在相同光强下,白毛新木姜子比四川山矾蒸腾速率高0.6~0.7μmolCO2/(m2·s)。四川山矾的耐光性最强,且可能为C4植物;对于有光抑制现象树种,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在求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林分下土壤优先流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先流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水分和溶质运移现象,为初步了解土石山区植被下的土壤水分运动,用亮蓝野外染色示踪试验研究了位于北京西北部的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林分下土壤中的优先流。从染色结果来看:在3种不同林分下的土壤中均存在较明显的优先流现象,且不同林分下土壤优先流的表现形式不同。染色面积的百分比显示了示踪剂在剖面上的分布,反映出部分水分通过优先流直接进入到土壤下层。优先流的存在对土石山区降雨条件下的水文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罗玉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侵蚀力是建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及RUSLE的6个最基本因子之一,它反映了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罗玉沟流域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的典型小流域,此区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采用章文波修正的Richardson日降雨侵蚀力模型,处理该流域15年日降雨资料,估算降雨侵蚀力.通过分析得出:(1)该流域年均降雨侵...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近自然护岸措施对河道岸坡稳定性的影响,以重庆市桃花溪河岸为例,通过布设自然原型护岸措施、天然材料织物垫护岸措施、土工织物扁袋护岸措施3种近自然护岸措施,并以裸地为对照,采用针对水力侵蚀的泥沙起动模型和针对重力侵蚀的土壤抗剪强度模型研究近自然护岸措施下的平衡坡度。结果表明:1)经过2年自然修复,由泥沙起动模型结合土壤抗冲试验得出3种护岸措施和对照河岸的岸坡相对平衡坡度依次为>34.9°、>33.3°、>32.3°、>25.5°,且护岸措施配合织物材料有利于措施布设前期岸坡抵抗水土流失;2)由土壤抗剪强度模型得出3种护岸措施和对照的岸坡相对平衡坡度依次为35.0°、26.2°、30.3°、19.9°;3)3种护岸措施下抵抗水力侵蚀的岸坡相对平衡坡度均大于抵抗重力侵蚀的岸坡相对平衡坡度,故抵抗重力侵蚀的土壤抗剪强度模型更适合模拟当地近自然护岸措施下岸坡相对平衡坡度,3种近自然护岸措施下岸坡相对平衡坡度比对照分别提高15.1°、6.3°、10.4°。  相似文献   
5.
两种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以表示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以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土壤为例,用Van-Genuchten模型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单一参数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结果表明:Van-Genuchten模型拟合的精度高,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但工作量大;单一参数模型拟合精度比Van-Genuchten模型拟合精度约低一个数量级,但也能较准确地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且其参数可反映空间变异性,以及工作量小。两个模型均可用于拟合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6.
溶质在土壤中的运移受土壤结构、质地、水分含量、地被植物等因素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恒定水头法研究亮蓝在鹫峰地区土壤中的运移规律,得到同一样地不同深度下的亮蓝穿透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鹫峰地区,溶质在土壤中存在明显的优先运移现象,土壤容重、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均能影响溶质在土壤中的运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