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棉花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同一环境背景下,以辽棉1号为参照,以冷温型棉花中棉41号、炮台1号与暖温型棉花豫422、中棉5629为试材,从花期开始,通过测定群体冠层温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研究了棉花功能叶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冷温型棉花较暖温型棉花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速度慢,SOD、NR的活性较高,下降幅度小,MDA的积累速度较慢.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借助冠层温度作为棉花代谢功能的外部信号,为棉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农产品中,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受其污染的农产品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来源,但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检测存在基质复杂、灵敏度要求高等难题。电化学传感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以及分析速度快,在农产品真菌毒素检测中应用广泛,而将比率策略与电化学传感结合发展的比率电化学传感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中的分析准确度和可靠性。该研究主要从直接传感、免疫传感、DNA传感及适配体传感等4个方面综述了近3年来(2018-2021年)比率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系统讨论了它们的信号产生策略、传感机理及其在农产品真菌毒素检测方面的应用,总结了不同传感模式中所用识别元件、传感材料、实际样品及检测真菌毒素的分析性能,并讨论了不同传感模式的优缺点。最后,分析了比率电化学传感技术在农业传感领域的瓶颈问题,如识别元件的开发,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农产品的现场、实时检测等,指出开发便携式设备实现不同真菌毒素的现场、同时、快速检测是本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期为农产品中真菌毒素高效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