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极干旱区的敦煌莫高窟应用称重法测定蒸散量,对比分析土壤粒径、盐分、水分、气候状况、植物种类等对蒸散的影响.发现水分蒸散与各因子之间存在广泛的非线性关系和非线性作用机制,符合耗散结构理论成立的条件和特征要求.各相关因子都是蒸散的结构构成,它们的综合作用可使蒸散强度呈非线性表现.蒸散强度是各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构功能,当土壤、气象、水分、植被等蒸散因子在波动涨落中发生协同共振时即可形成耗散结构,使蒸散强度表现出或高或低的非线性分岔突变.水分耗散结构是蒸散因子在时空异质性的综合表现,在各地的水分蒸散中普遍存在.初步证明耗散结构理论应用在水分蒸散中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盐分对极干旱土壤水分垂直分布与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红寿  汪万福  武发思  安黎哲 《土壤》2011,43(5):809-816
通过对莫高窟戈壁土壤中主要盐分的检测和理化特性分析,发现在极干旱地区,土壤盐分对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芒硝为代表的结晶盐分,其含量分布和理化特性与土壤水分分布非常吻合。0~20 cm以无水盐分(Na2SO4)为主,水分含量较低,是盐分集聚层;在20~50 cm以结晶盐分(Na2SO4.10H2O)为主,水分含量较高,是盐分析出层;50 cm以下以膜状水盐溶液为主,水分含量较低。与附近含盐量较低的流沙相比,盐分使戈壁土壤的水分含量增大了10倍以上,在热动力学作用下使浅层土壤水分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对GSPC系统水分的垂直运转和潜水蒸发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为极干旱区利用潜水进行生态恢复提供了新的可能,对莫高窟的文物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