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6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全球环境变化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人类活动和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温度持续升高、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等现象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动产生深刻影响。N2O作为一种具有强增温潜势的温室气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全面深入地探究全球变化下不同环境因子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论文综述了模拟全球变暖、CO2浓度倍增、降水格局改变以及氮沉降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及微生物作用机制,阐述不同变化因子对N2O排放的交互效应。温度升高、CO2浓度增加和氮沉降均能促进N2O排放,但不同变化因子交互作用对N2O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未来应加强对多个变化因子交互作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N2O产生的影响因素,而且能为将来土壤生态系统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和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白菜表面粪大肠菌群的污染及其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粪大肠菌群对蔬菜的污染及其耐药性,对厦门市集美区主要菜市场及超市的小白菜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平板计数和MPN法对小白菜表面的粪大肠菌群进行计数,并通过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揭示粪大肠菌群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平板计数粪大肠菌群数量平均为631.3 CFU·g-1,合格率达90.9%;MPN计数平均为48.2 MPN·g-1,合格率达87.9%。清洗处理后粪大肠菌群数量从564.7 CFU·g-1降到92.5 CFU·g-1;流水浸泡10 min后,粪大肠菌群数量从564.7 CFU·g-1降到99.2 CFU·g-1。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粪大肠菌对青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达到1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到85.0%,但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没有耐药性。研究表明清洗处理显著降低粪大肠菌群的数量,粪大肠菌群对常用抗生素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其耐药谱较广。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公园绿地土壤肥力特征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了解上海全市的公园绿地土壤肥力整体状况,以上海全市16个行政区65个公园中87个绿地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pH值、电导率(EC)、大量元素(氮、磷、钾)、中微量元素(镁、钙、硫、锰、铁和钼)等15项化学指标,通过单因子评价、综合评价法及GIS技术对公园绿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公园绿地表层土壤整体呈碱性,EC值偏小,有机质、大量元素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大都处于中等水平,微量元素钼缺乏,其他元素含量充足;全氮和有效磷变异性强。上海市公园绿地土壤综合肥力质量整体呈中等水平,且空间上有北高南低的趋势;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主要为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钼,应采用改善土壤pH值、种植豆科植物、施用微肥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大棚种植高感炭疽病草莓品种,配以国家草莓绿色食品标准种植模式,设置5种不同生物菌剂处理试验,研究微生物菌剂对草莓炭疽病防控的作用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菌剂能显著降低草莓炭疽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微生物菌剂的添加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增加了厚壁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但对真菌的作用不...  相似文献   
5.
强酸性茶园土壤中添加不同肥料氮后N2O释放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茶园由于长期偏施氮肥,造成土壤酸化现象严重和 N2O 大量排放。本文对强酸性茶园土壤进行不同氮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31 d的好气培养,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N2O排放, 其中施硝酸钾(KNO3)处理平均每天排放的N2O最高,总排放量为对照(CK)的17倍,其次是硝酸铵(NH4NO3)处理, 尿素[CO(NH2)2]和硫酸铵[(NH4)2SO4]处理虽然能增加N2O 排放,但远远小于硝酸钾处理。对各氮肥处理硝化势的测定表明,尿素、 硫酸铵和硝酸铵处理均明显增加土壤硝化活性,而硝酸钾处理硝化势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强酸性茶园土壤中N2O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反硝化作用。氧化亚氮还原酶(nosZ)的定量PCR 分析表明,硝酸钾处理的nosZ 基因拷贝数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P0.05)。因此,强酸性土壤中N2O还原酶活性被NO3-抑制是导致高N2O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耕地资源限制和粮食作物产区相对比较集中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农业生产中作物长期连作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发展态势。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作物的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由连作所引发的一系列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农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引起了全球各方的广泛重视。许多作物在长期连作模式中都会发生连作障碍,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自毒作用、土壤中致病微生物的增殖、微生物区系失衡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变所引起的,目前科研工作者们根据连作障碍重要因子研究出了多种绿色有效的生物防控方法,主要通过研制生物菌剂、有机肥、土壤强还原措施以及噬菌体疗法等来防控连作障碍,各项试验证明这些方法都是切实有效的,而且绿色环保,符合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鉴于此,本综述针对目前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因素,以及近年来提出的防控连作障碍的各种措施进行了阐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之后的连作障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克服作物连作障碍难题,促进新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宁波地区种植的绿色、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笔者以获得2019年和2020年宁波市“十大好稻米”金奖评选的6个优质水稻品种作为参试品种,比较了水稻的农艺性状、亩产和食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甬优15和甬优1540产量更高,抗性更强;沪软1212和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低,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高,米饭口感更为软、黏、鲜甜,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优质食味稻米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不同原料及热解条件下农业废弃物生物炭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浙江省宁波市本地适合制备生物炭的6种农业废弃物原料,采用不同热解条件制备获得生物炭,对自行制备的生物炭及大米加工副产物稻壳炭的成炭率、pH值、元素含量、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及热解条件下生物炭的产率分布在19.50%~45.40%之间,pH值为8.52~10.85,碳含量在432.50~778.62 g/kg之间,其他元素含量在不同原料之间有所不同。自行制备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分布在1.01~7.63 m~2/g之间,微孔面积分布在未检出~4.81 m~2/g,低于稻壳炭的比表面积(48.35 m~2/g)和微孔面积(24.06 m~2/g)。扫描电镜(SEM)图显示自行制备的生物炭为蜂窝状孔隙结构,稻壳炭为网纹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多年连续种植草莓、土壤养分含量极度丰富的地块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施肥(EN)、氮减量施肥(PK)和氮磷钾减量施肥(CK)3个处理,研究化肥减量施用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草莓连续种植多年后,土壤养分含量极度丰富,化肥减量施用后,土壤中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不大,草莓累计成熟果数、总产量和商品果产品没有显著差异,但表现出PK和CK处理大于EN处理的趋势。EN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总酸含量最高,固酸比最低,口感最差。在土壤养分含量极丰富地块,氮肥减少23.5%,磷肥减少80.0%,钾肥减少63.6%后,草莓产量变化不大,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0.
红壤不同地力条件下直播油菜对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9至2010年度在江西、湖南两省的典型红壤区设置8组直播油菜氮磷钾硼肥田间肥效试验,旨在研究红壤不同地力条件下直播油菜对施肥的响应,探寻养分限制因子。结果表明,红壤直播油菜的长势受到地力的显著影响,高、中、低地力田块基础地力产量(不施肥处理产量)平均分别为1230、721和191kg hm-2。施肥不同程度促进了直播油菜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与累积,提高了籽粒产量并影响收获指数,各地力田块均以氮磷钾硼配施(NPKB)处理最好,其高、中、低地力田块平均产量分别为2529、1681和1065 kghm-2,产量水平随地力上升而大幅提高,但增产率则呈下降趋势。在其他养分配施基础上增施不同肥料的增产增收效果顺序为N>P>B>K,表明红壤直播油菜的养分限制因子依次为氮、磷、硼和钾,但受土壤养分状况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力条件下施肥的效果也存在差异,低地力田块施肥的相对增产效果好,绝对增产量及施肥收益仍以高地力田块较好。红壤区直播油菜的氮、磷、钾肥吸收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4.5%、26.7%和65.4%,且各肥料利用率随地力上升而提高。试验结果说明,红壤区直播油菜的养分管理应重视氮磷钾硼肥的配合施用,缓解养分限制,从而有效增产。通过长期合理施肥以培肥土壤、提高地力,达到持续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