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以徐州市为例,基于耦合理论,运用系统演化思想,建立徐州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动态耦度模型,对徐州市1978—2005年28a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徐州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分布在-90°~90°之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经历了协调化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与修复重建,再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均衡发展的过程。最后,通过对徐州市生态环境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总结出几点经验教训,为确切掌握近年来徐州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状况、科学地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演变规律,并为制定科学可行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南徙泛淮史料为依据,分析了黄河南徙入淮期间徐淮流域的洪涝灾情,着重阐述了黄河南徒对徐淮区域经济、交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总结了该区域历史上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3.
黄河南徙对徐淮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南徙泛淮史料为依据,分析了黄河南徙入淮期间徐淮流域的洪涝灾情,着重阐述了黄河南徙对徐淮区域经济、交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基础。徐淮区域地处长三角与环渤海湾经济区过渡地段,据《禹贡》记载,历史上的徐淮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植被类型和生物物种十分丰富,是九州中的上等区域。但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持续夺淮入海以后,苏北成为黄河泛滥之区。每次决口之后,冲走了庄稼,吞噬了生命,淹没了农田,淤塞了河流,填平了湖泊,阻断了交通,毁灭了城镇,严重摧残徐淮区域经济,将原先经济堪称发达的徐淮区域,变成了早、涝、沙、碱的常灾区,从而陷入了灾难的深渊。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子对南四湖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四湖采样点4(韩庄运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环境因子(FeCl3、pH、温度)对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特征的影响及原因。结果表明,铁盐加入的上覆水体总磷释放初始增幅较大,尔后呈下降的趋势;在设定的pH内(5.5,7.0,8.0),随着pH的升高而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量增加;温度对内源磷的释放也有影响,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沉积物向上覆水体中释磷量比较小,随着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沉积物释磷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京杭运河秦洪桥断面河水混合菌为受体,采用细菌生长抑制试验,测定了8种取代苯酚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得到24h—lgIC50值;并通过对11种理化参数进行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毒性指标-IgIC50对(TSA)2和△H1的QSAR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取代苯酚类化合物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化学活性和分子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