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将水库淤积按沉积动力学特征分为河流沉积动力淤积和水库沉积动力淤积2种类型,建立了2种淤积类型的动力模型.水库淤积量的大小按水库因水位下降所出露的淤积物面积进行评估.结合陆地卫星TM图像,对研究区内的30个水库,按淤积程度离差分为3级Ⅰ级,DEPDEV<-0.3;Ⅱ级,DEPDEV=-0.3~1;Ⅲ级,DEPDEV>1.对比图像平面数据与实测的水库淤积量数据,发现图像数据与兴利库容以下实测数据协同性好.  相似文献   
2.
烟台地区耕地资源流向及宏观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烟台地区耕地统计资料和近5年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研究揭示了该区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空间差异及耕地流向,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20多年来,烟台地区耕地数量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经历了缓慢减少至急剧减少到缓慢减少的变化过程,并在1985年前后、1987~1990年和1991~1993年出现了3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2)耕地的主要流向是工矿用地、居民点和各类交通用地以及果园,耕地的增加主要是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和工矿用地的整理与复垦;(3)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数量变化过程中的明显突变与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相关联,耕地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的过热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此外,人口增加对耕地减少的驱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对德州市1951~1999a的逐年降水数据、区域旱涝灾害成灾面积及降水与成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依据Z指标划分了7个旱涝等级,给出了旱涝指标与旱涝成灾面积的多年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德州市近50a来,降水变化呈下降趋势;1975a以前偏涝,间或有旱的年份出现,极涝年份为1953、1961、1964a;1975a以后偏旱,间或有涝的年份出现,极旱年份为1981a;旱灾面积越来越大,涝灾面积越来越少,60~70年代为旱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的转折点。降水指标为该市今后旱涝预测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改进后的Z指标方法对1956年~2002年以来的降水数据进行了旱涝等级评估。结果表明:烟台市近50年来,极旱年份为1986、1999、2000年,极涝年份为1964、1990年;总的旱涝趋势是越来越旱,1980年以前偏涝,间或有旱的年份出现,1980年以后偏旱,间或有涝的年份出现。Z指标能较好地揭示烟台市的旱涝灾害时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德州市近50 a来旱涝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德州市1951-1999年的逐年降水数据、区域旱涝灾害成灾面积及降水与成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依据Z指标划分7个旱涝等级,给出旱涝指标与旱涝成灾面积的多年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德州市近50 a来,降水变化呈下降趋势;1975年以前偏涝,间或有旱的年份出现,极涝年份为1953年、1961年、1964年;1975年以后偏旱,间或有涝的年份出现,极旱年份为1981年;旱灾面积越来越大,涝灾面积越来越少,20世纪60-70年代为旱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的转折点.降水指标为该市今后旱涝预测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