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免耕留茬沟种玉米抗旱增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西部风砂半干旱地区,常因春季的风砂干旱,造成早作玉米缺苗断条和生育期缺水,使玉米生育受到影响,产量不高不稳。为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确保玉米高产稳产,我们从1982~1987年进行了免耕留茬沟种玉米(以下门称沟种)的试验示范。从5年(因故停试一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风砂半干旱地区沟种玉米,比原垄台种或耕茬台种平均提高产量31.6%,是当地早作玉米抗旱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旱地留槎沟种玉米的抗旱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寒冷地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大豆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我们于1985~1988年在我所的碳酸盐黑钙土和泰来县同乐村的草甸黑钙土上进行试验。品种为分枝力强、单株产量高的密枝1号和吉林20,对照品种除以上两个品种外,还选用了当地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风砂土的利用和改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砂土利用和改良的调查及试验分析认为:根据风砂土的砂层覆盖厚度和土壤特性。合理划分风砂土的农牧林用地;防止风砂耕地的风刨;采用适合砂土特性,合理划分风砂土的农牧林用地;防止风砂耕地的风蚀;采用适合风砂土特性的耕作栽培制度,作物种植制度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风砂土含砂量等的改土技术,是农业生产中改良利用风砂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西南部大豆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杜懋国,邱振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嫩江农科所)黑龙江省西南部半干旱地区的15个市县是我省不适宜大豆栽培区,但栽培面积却不断扩大,1989年371.5万亩,占全省市县区大豆面积的15.2%,而单产比全省平均低22.1...  相似文献   
7.
旱地大豆带作少耕栽培的田间小气候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大豆采用带作少耕栽培,垅体增大,减少耕翻次数和地面积减轻土壤水分散失,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14.8%~20.3%。带作穴播垅间距离增加,株行间通风透光良好,株间相对风速增加38.24%~41.65%,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0.1%,光合强度增加28.03%~59.26%,生育期光能利用率提高9.8%~11.6%,土壤耕层温度提高0.3~0.5℃。光温水条件的改善使大豆落花率减少2.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松嫩平原是我省大豆主产区之一,其西南部的半干旱地区15个市县大豆种植面积就达370万亩,占全省大豆面积的15.5%。但由于该地区风砂干旱严重,年雨量仅370~450mm,不能满足大豆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致使该地区大豆产量不高不稳。为充分利用当地土壤水分和充足的光热资源,进行旱地大豆穴播埯种抗旱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为提高半干旱地区大豆产量提供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