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41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植株形态建成期设置15%遮荫和不遮荫两种处理方式,研究不同处理下玉米自交系植株形态、物质生产、产量等11个指标以及各指标耐荫系数的变化,并对自交系的耐荫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遮荫不仅会增加玉米自交系的株高和穗位高,延缓生育进程,而且会降低植株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最终影响玉米物质积累及产量的提升。进一步对各指标的耐荫性进行数学统计分析,表明茎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耐荫系数可作为评价玉米自交系耐荫性指标。筛选出M173、豫82、DH382、618B、P6874、昌7-2、8612A、M753、ZY608、豫1122、PH6WC和M109高度耐荫型玉米自交系;ZY602、ZY606、658、HT60、ZY601、C70、外引-2、四-144、KW7M14、NS501和PH4CV是弱光敏感型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2.
液体地膜育苗对棉花生育与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液体地膜育苗对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 ,与塑料拱棚育苗相比 ,适量液体地膜( 5 0 0~ 75 0kg·hm 2 )育苗棉花增产显著。其增产机理是棉苗质量高 ,移栽后缓苗期短 ;叶面积大 ,生育前期增加快 ,后期下降幅度小 ;叶片光化学特性得到改善 ,棉铃蔗糖转化酶活性提高 ;成铃时空分布合理 ,优质铃数增加 ,铃重提高。在棉花生产中 ,采用液体地膜育苗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小麦根系生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小麦根系生理研究的意义、历史和现状,并对其研究前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下外源油菜素内酯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保护机制,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以驻玉309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BR)预处理及20%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后玉米幼苗的生长参数、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D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干旱胁迫处理(PEG)相比,BR+PEG处理的玉米苗株高增加45.87%,根长增加20.56%,总干物质积累增加8.01%,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4.50%,叶绿素a含量增加26.32%,光合参数(Pn、Gs、Ci、Tr)分别提高9.57%,38.23%,30.19%,28.12%,光合系统Ⅱ(ΦPSⅡ)活性提高了20.48%,最大光化学效率提高了0.66%,光合系统Ⅱ绝对电子传递速率(ETR(Ⅱ)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 ETR(Ⅱ))分别提高20.40%和31.02%;D1蛋白含量增加37.34%(P0.05)。说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喷施BR可以改善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减缓光合系统的损伤,促进D1蛋白质的稳定,从而提高玉米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夜间补光对小麦叶片激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夜间补光对小麦生育后期的调控作用,以冬小麦品种豫农186为材料,以自然光照时间为对照,在小麦抽穗后设置夜间人工补光2h、4h和6h三个处理,研究补光时间对小麦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补光可增加小麦叶面积及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以补光6h的效果最显著。与自然对照相比,夜间补光显著增加旗叶GA3、IAA、ZR含量,且激素含量的升高幅度随补光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ABA含量受影响较小。夜间补光能显著提高灌浆前期和中期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和产量,其中补光6h处理的最大灌浆速率比自然对照增大16.21%,产量提高14.07%。说明小麦抽穗后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叶片的生长发育,可提高激素含量和光合效率,促进籽粒灌浆,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6.
在黄淮海夏玉米生产区,不同控释氮肥和尿素的配比下,研究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分配规律,以及相应的氮素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为该区域夏玉米氮肥高效施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周期为两年,以施氮处理为主区,设置0、180、300 kg·hm-23个施氮水平,并在180 kg·hm-...  相似文献   
7.
目前,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和生态效益,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秸秆还田不仅能固定和保存氮素养分,改善土壤中养分供给状况,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品质与产量,而且还可补充下茬作物所需的钾和其它元素。但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秸秆直接还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棉花“稳早丰”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前期晚发、中期旺长、后期贪青晚熟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棉花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用激素等化学药物复配而成的“稳早丰”,于初蕾期、初花期和打顶后3~5天喷洒,可有效地控制旺长、促进早熟、提高产量,一般早成熟5~10天,霜前花率提高16.2%,增产皮棉163.5kg·hm-2,增产幅度为12.9%。  相似文献   
9.
亚精胺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杜红阳  王进  刘怀攀  杨青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09-11010
[目的]探究多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农大108玉米(Zea mays L.)品种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亚精胺(spermidine:Spd)浸种,检测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鞘长度和α-淀粉酶活性。[结果]在低浓度范围内,随着亚精胺浸种浓度的升高,被检测的这些指标也逐渐升高,当亚精胺浓度达到0.1 mmol/L时,这些指标均达到最大值,而过高浓度的亚精胺处理,则这些指标低于对照。[结论]适宜浓度的亚精胺浸种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该研究为多胺在大田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丁二酸浸种对玉米幼苗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丁二酸浸种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增加生物量,改善根部性状,提高幼苗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用200~400 mg/L浓度的丁二酸浸种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增产率为12.20%~12.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