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9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普通小麦体细胞无性系R2代变异发生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R2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存在4种发生方式,即合株性稳定谱异,全株分离变异,穗系嵌合稳定变异,穗系嵌合分离变异,其中稳定变异相当普遍、红占总变异的1/3。发生阶段较全株性变异于发生较迟的穗系嵌合变异。不同的变异性状有不同折发生方式。株型、穗型、芒型和叶色变异多为分离变异,熟期为稳定变异,株高,腊质等兼有稳定及分离变异,其中某性状是显性突变的结果,多数分离性状的分离均属简单分离,且箐少见到基因突变的  相似文献   
2.
用γ射线照射杂交籼稻保持系与恢复系的成熟胚、幼胚及愈伤组织,研究其离体培养反应。结果表明,幼胚在培养前经1kR照射处理能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成熟胚的最佳照射量为2.5—5.0kR,而照射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则以250R为佳。经照射处理的培养物,其后代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频率显著提高。通过离体诱变方法已选得10份有希望材料,其中8份保持系和2份恢复系。  相似文献   
3.
诱变处理对小麦体细胞组织离体培养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供试材料为52份冬小麦品种。以其中7份先行干种子30KRγ射线照射处理,然后从M#-1成株中取未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M#-1的平均出愈率比对照提高40%,分化率保持不动,分化历期延长10天,得苗率显著增高。对4份材料的成株分别在原胚期及幼胚期进行1KR照射处理,取未成熟胚离体培养,原胚期的出愈率比对照成倍提高,分化率却降低一半,得苗率随之下降;幼胚期的出愈率不变,分化率提高,得苗率增加。用12份材料的愈伤组织进行1KR照射处理,分化率显著下降。其它29份材料用5-100KR不同照射量处理,发现5KR是抑制分化的照射量,25KR是抑制生长的起始照射量。  相似文献   
4.
以二棱大麦品种间杂交种F_1(2n=2x=14)为母本,以苏联球茎大麦(2n=4x=28)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授粉一天后。在母本柱头滴赤霉酸(GA_3),并结合离体培养杂种幼胚,获得较多二棱大麦与球茎大麦的种间杂种,根据杂种植株形态和染色体组成,可分成三种类型,其中只有约5%的植株的染色体加倍成功,为大麦型(2n=14);其余95%植株的形态表现为偏大麦型与偏球茎型的两种中间型,且均为具球茎的多年生习性;其染色体数在15—21之间:目交不育,用父母本回交亦未结实。  相似文献   
5.
氨基酸及其类似物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水稻种子及未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在含2,4—D、NAA和6苄基嘌呤的N6培养基上。研究了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及其组合、赖氨酸类似物S—氨乙基半胱氨酸(AEC)、羟脯氨酸(Hpr)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上述氨基酸及其组合对愈伤组织生长有抑制作用。赖氨酸+苏氨酸的协同抑制作用可被甲硫氨酸部分解除。AEC在0.25mM时即具强烈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部分地被赖氨酸解除。Hpr也抑制愈伤组织生长,其抑制作用可被脯氨酸(Pr)完全解除。在适当浓度下,同时添加Hpr和Pr可大大提高愈伤组织生长速度,文中还提出了用作突变俸离体筛选剂时,氨基酸及AEC,Hpr的可选用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以籼稻为材料,研究了γ-射线对水稻不同外植体(成熟胚、幼胚、幼穗等)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和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胚和幼穗在培养之前,进行γ-射线处理,照射量不宜超过0.258C/kg;用γ-射线7.740C/kg照射后的M_1植株幼穗作外植体,可提高培养力;成熟胚在培养前进行辐射处理,会降低出愈率,但分化率却明显提高,其照射量以0.645~1.290C/kg为宜,如果直接辐照愈伤组织,则以6.45×10~(-2)C/kg为佳.辐射处理会促进意伤组织老化,缩短分化历期,一般幼穗愈伤组织的有效分化期为接种后150~180天.  相似文献   
7.
不同小麦基因型对体细胞组织培养的反应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冬小麦未成熟胚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诱导分化率高、成苗量大、切合生产季节要求等优点,同时无性株还会出现大量可遗传的变异,可供育种利用,从而引起小麦育种界的广泛兴趣。 1983年我们用9个冬小麦纯系材料进行未成熟胚离体培养,得到成批无性系,其中不少材料出现广泛的性状变异,同时还发现不同基因型间的诱导分化效果有显著差异。1984年再次扩大试验规模,借以进一步查明不同小麦基因型对体细胞组织培养的不同反  相似文献   
8.
供育种用的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3年试验已建立起一套可供育种利用的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技术,包括选取最适未成熟胚(直径为1.0~1.5mm)作外植体,在培养中期对愈伤组织进行选择、合理确定培养历期、妥善安排再生幼苗的出苗期、再生苗的保湿栽培以及无性株当代变异的鉴别与选择。采用本技术,3年内117个小麦品种的平均出愈率达77.0%,平均分化率为16.1%,S_  相似文献   
9.
初步研究了分离水稻小孢子原生质体的条件,首次从具小萌发孔的水稻小孢子中分离出原生质体.小孢子原生质体的分离途径是:小孢子在混合酶液作用下,质膜先脱离小孢子壁,然后原生质体缓慢地从萌发孔中挤出.混合酶液中的渗透压高低和分离时的温度条件对小孢子原生质体的分离有很大影响,在24℃温度和0.6mol/L甘露醇的渗透压下分离效果最佳,此时原生质体的分离率达到9.8%~11.2%.  相似文献   
10.
用~(60)Coγ射线不同照射量辐照旺盛生长的小麦愈伤组织,并于辐照后3、6、12天取材固定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未经辐照的愈伤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经500Rγ射线辐照后,细胞结构有轻度损伤,随之出现旺盛的修复活动,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内嵴结构完善,内质网发达;辐照后12天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经5000R辐照后细胞严重受损,结构逐趋模糊,细胞器逐步消解,最后细胞死亡。结合辐照后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以及再生株染色体变异频率等,认为对小麦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时照射量以500~1000R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