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和浩特市春季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指数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保部门互联网公布的呼和浩特市2014年春季(3-5月)空气质量指数,及气象部门同步观测的有关气象要素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探讨日平均风速、日平均地面温度、日平均水汽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对呼和浩特市春季空气质量指数影响程度,从而为进一步做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2014年春季,各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指数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水汽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  相似文献   
2.
气象要素对浅层土壤水分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研究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作物生长期,气象要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利用2012年4—9月土默特左旗气象站连续观测的有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有降水天气和无降水天气条件下,日平均风速、日平均地面温度、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4个气象要素对日10 cm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降水天气,各气象因素重要性排序为: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无降水天气,各气象因素重要性排序为: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研究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同一气象因素可能对同一层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关注土壤水分的变化,应根据天气条件的不同,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以便更好地掌握土壤水分变化的规律,有效利用土壤水分资源。  相似文献   
3.
施肥与灌溉对春玉米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在山西省榆次县利用静态箱自动监测系统对传统和优化两种施肥方式下春玉米土壤追肥和灌溉前后N2O排放通量进行了连续测定,该地区土壤质地为壤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结果表明,灌溉和施肥对N2O的排放影响较大,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施肥并不会导致N2O通量迅速升高.在不灌溉的条件下施肥前后N2O的日排放通量特征为单峰型.凌晨4:00左右为最低值,下午16:00左右达到最高值,与空气和5 cm土壤温度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施肥并灌溉后N2O排放通量迅速升高,一天之内能够迅速升高约50倍.灌溉后N2O日排放通量呈"N"字型走势,在达到最大值后变为单峰型.一周后日排放出现了直线下降和水平波动两种不同的走势.经检验施肥并灌溉后一周内优化施肥方式下N2O排放通量极显著低于传统施肥方式(P<0.01),优化施肥可以作为减排农田N2O排放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简要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马铃薯生产分布现状;根据宁夏1961-2000年40年的气候变化,重点分析马铃薯相对气象产量与不同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利用5年滑动平均法分析宁夏和宁南山区年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并根据1971—2000年30年的马铃薯产量数据进行三次多项式趋势产量拟合,计算气象产量和相对气象产量,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马铃薯相对气象产量与不同生育阶段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以及生长期内不同时段气候参数与相对气候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来,宁夏以及宁南山区的年平均温度呈升高趋势,降水呈下降趋势。发芽期气温日较差的影响比其他气候因子的影响大;幼苗期影响最大的是降水量;发棵期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影响相对较大。生育期内不同旬内气候因子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也是不同的:4月下旬的日照时数(P〈0.01)和7月下旬的旬气温日较差(P〈0.01)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最大;5月下旬的最低气温(P〈0.05)、7月上旬的平均气温(P〈0.05)和7月下旬的最低气温(P〈0.05)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次之;其他时段气候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小。过去40年宁夏的气候正在向暖干的趋势变化,不同的生育阶段,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气候因子不同,生育内不同旬内气候因子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已有的气候变化已对马铃薯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气候暖干的趋势继续,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产的不利影响也将继续。因此,要采取调整播期等适应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管理措施对我国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基于中国期刊网和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土种志》和《中国草地资源》等文献中有关我国草地管理措施及其土壤有机碳的数据,分析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土壤表层有机碳变化量。结果表明: 由于各草地类型土壤质地、气候条件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的年际变化量也存在着差异。其中,高寒草甸各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变化范围最大为-5.62~1.26 t/(hm2·a),温性荒漠草原最小为-0.85~0.68 t/(hm2·a),而其他草地类型有机碳年变化范围分别为温性草甸草原-3.74~0.68 t/(hm2·a),高寒草原-3.62~0.04 t/(hm2·a),温性草原-2.4~1.07 t/(hm2·a),暖性灌草丛-1.94~0.64 t/(hm2·a);同时,利用Meta分析法估算中国主要草地类型各管理措施下土壤碳年际变化量可以得出:过牧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的年减少量最大[-2.34 t/(hm2·a)],重牧[-1.52 t/(hm2·a)]>轻牧[-0.54 t/(hm2·a)]>中牧[-0.49 t/(hm2·a)],而补播管理下土壤有机碳的年增加量最大[0.9 t/(hm2·a)],围封、禁牧2种管理措施次之,分别为0.48和0.19 t/(hm2·a)。可见,我国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年变化量在不合理管理方式下对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具有不利影响,而补播、禁牧则有益于中国草地的固碳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西甜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全面总结了内蒙古地区西甜瓜生产的现状与特点,深入分析了西甜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从而为内蒙古西甜瓜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小气候自动监测设备观测厚墙体日光温室内气温、地温和相对湿度,结合室外同期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分析冬季连续阴天条件下日光温室的小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季连续阴天条件下,温室内气温、地温逐渐降低,室内外气温和地温差逐渐减小;温室内相对湿度呈现周期性变化,且维持在较高水平,温室内外相对湿度逐渐趋于一致。连续阴天,在生产管理上要围绕保温增温、补充光照、增强作物抗逆能力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小气候自动监测设备观测厚墙体日光温室室内气温,结合室外同期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分析秋季、冬季和春季不同季节晴天、多云、阴天天气条件下气温变化特征及连续阴天条件下气温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厚墙体日光温室室内气温日变化基本一致,均为单波峰曲线;各季节温室内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出现在晴天;不同季节,温室内外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室内气温普遍明显高于室外;连续阴天,室内气温逐渐降低,室内外温差减小。  相似文献   
9.
呼和浩特市厚墙体日光温室冬季小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呼和浩特市冬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特征,合理调控日光温室小气候条件,有效开展蔬菜生产,采用小气候自动监测设备观测厚墙体日光温室内冬季气象要素,分析晴天、多云、阴天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气温、土壤10cm地温、相对湿度等小气候特征变化,并对比同期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温室内外气温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各要素日变化为:气温变化均为单波峰曲线,8-9时最低,14时左右气温升到最高;地温变化均为单波峰曲线,峰值约出现在14-15时;相对湿度变化为倒单波峰曲线,最低值出现在14时;厚墙体日光温室冬季室内气温明显高于室外;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各项要素的日变化均与保温被揭盖时间密切相关,各要素变化时间与保温被揭盖时间基本相符,且同一观测要素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宁夏气象灾害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宁夏23个站点1961-2004年的年降水量、冰雹发生次数和无霜期数据,1991-2006年宁夏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产量数据,粮食总产量和干旱、冰雹、冷冻害的受灾成灾面积数据,分析了宁夏干旱、冰雹和霜冻三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宁夏地区的旱灾指数在波动中增加,干旱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有增加趋势,干旱的影响加重;冰雹的年均发生次数有明显减少趋势,但冰雹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有所增大;无霜期天数增加,霜期缩短.干旱是影响宁夏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粮食总产量的最主要的灾害;对于冷冻害和冰雹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一方面与灾害的发生时间和发生区域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作物的主要生育期及作物种植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