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4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滇池北岸韭黄生产基地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肥减施及双氰胺(DCD)施用对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施20%的氮肥,韭黄产量无明显减少,但可以分别减少淋溶、侧渗、径流水氮损失37.0%,22.2%和28.9%左右,减少韭黄硝酸盐含量13.6%左右。减施20%氮肥后配施双氰胺,可以增加韭黄产量8.7%左右,分别减少淋溶、侧渗、径流水氮损失58.4%,59.7%和17.1%左右,减少韭黄硝酸盐含量24.8%。因此,该技术对减少滇池北岸韭黄地氮素流失和降低韭黄硝酸盐含量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郊居民农田混合区田间沟渠水质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滇池北岸大清河流域下游46.7 hm2韭菜田与花卉地田间26条沟渠为对象,通过网格法布点采集沟渠水样结合化学分析,研究了其水质空间变异特征.并解析了其污染源汇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区沟渠水TN为2.3~172.7(40.5±31.7)mg/L,NH3-N为0~34.4(7.5±7.7)mg/L,NO-3-N为0~7.4(1.1±0.1.0)mg/L,TP为0.2~9.5(1.5±1.8)mg/L,H2PO-4-P为0.1~5.6(0.95=1.1)mg/L,CODMn为1.4~62.3(17.8±10.4)mg/L.污水来源差异导致不同区域沟渠水质空间变异明显,B区(养殖废水+生活污水+韭菜田侧渗水)>A区(生活污水+韭菜田侧渗水)>C区(花卉地侧渗水)、D区(韭菜田侧渗水).A,B区污水流经沟渠其水中磷浓度逐渐降低,表明沟渠对高浓度磷具有自净作用.但是,所有沟渠出水氮磷浓度均大于Ⅳ、Ⅴ类水质标准.因此,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滇池北岸居民农田混合区排水应采取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滇池北岸城郊农田生态沟渠构建及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出一套适宜农村地区居民-农田混合类型污水处理方案。[方法]依据生态学原理,对滇池北岸梁家村原有农田沟渠进行生态学改造,扩大沟渠生态容量,强化其污水净化功能,并对其净化效果进行监测评价。[结果]对TN,TP,COD的平均浓度削减率,添加微生物的生态沟渠分别为70.3%,66.6%,73.7%,未添加微生物的生态沟渠为48.3%,60.6%,58.0%,而传统渠渠则为30.1%,23.8%,18.4%。[结论]农田生态沟渠不仅污水净化效果显著,而且不另占用土地,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对评价氮迁移风险和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以滇池北岸大清河流域下游46.7 hm2韭菜田与花卉地为对象,于2006年8月通过网格法(40 m ×(80~90)m)布点采集112个表层土样,研究了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土壤TN为1.28~6.17 g·kg-1(均值3.36 g·kg-1)、NO-3-N为3.7~691.7 mg·kg-1(均值89 mg·kg-1).调查区东北部韭菜种植区由于接受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土壤总氮含量最高,而西南部韭菜、花卉种植区土壤总氮含量相对较低,高浓度养殖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导致土壤总氮含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土壤硝氮含量则以西南部花卉大棚区最高,不同的种植方式(花卉大棚栽培)是土壤硝氮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夏季高温多雨,花卉揭棚将增加土壤硝酸盐淋溶/径流的迁移风险,蔬菜田块土壤氮矿化也可能加剧土壤氮的淋溶/径流迁移.因此,在滇池流域湖滨区居民生活污水、养殖污水的排放,作物种植方式与布局,对农田氮的迁移及水体污染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滇池北岸韭黄生产基地52份韭黄和109份韭菜样品硝酸盐含量分析并结合田间试验,研究了韭黄硝酸盐累积规律以及光照、氮肥、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和硫磺)对韭黄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韭黄硝酸盐含量为379.2~1 354.6 mg·kg-1(均值774.1 mg·kg-1),而韭菜为258.2~3 878.0 mg·kg-1(均值1 615.7 mg·kg-1)。韭黄不同部位硝酸盐含量为:黄绿叶>叶鞘>叶片。早上6:00韭黄揭棚见光后,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12:00后又逐渐升高,下午2:00达最大,随后又下降。田间试验证实,减施20%的氮肥用量,韭黄硝酸盐含量下降13.6%,产量没有影响;双氰胺的施用使韭黄硝酸盐含量下降12.9%,并提高其产量11.1%;硫磺的施用可以增加韭黄产量13.5%,减少硝酸盐的含量8.6%。早上韭黄揭棚见光也能显著减少其硝酸盐含量。可见,上述措施能有效减少韭黄硝酸盐含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对评价氮迁移风险和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以滇池北岸大清河流域下游46.7 hm2韭菜田与花卉地为对象,于2006年8月通过网格法(40 m×(80~90)m)布点采集112个表层土样,研究了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土壤TN为1.28~6.17 g.kg-(1均值3.36 g.kg-1)、NO3--N为3.7~691.7 mg.kg-(1均值89 mg.kg-1)。调查区东北部韭菜种植区由于接受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土壤总氮含量最高,而西南部韭菜、花卉种植区土壤总氮含量相对较低,高浓度养殖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导致土壤总氮含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土壤硝氮含量则以西南部花卉大棚区最高,不同的种植方式(花卉大棚栽培)是土壤硝氮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夏季高温多雨,花卉揭棚将增加土壤硝酸盐淋溶/径流的迁移风险,蔬菜田块土壤氮矿化也可能加剧土壤氮的淋溶/径流迁移。因此,在滇池流域湖滨区居民生活污水、养殖污水的排放,作物种植方式与布局,对农田氮的迁移及水体污染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废弃韭菜垄沟原位腐解是滇池北岸韭黄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处置的普遍方式,这种粗放的废弃韭菜处置方式是引起滇池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培养试验,探讨了废弃韭菜在垄沟水中腐解特征及其对周边水净化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废弃韭菜腐解的垄间沟渠水体TN,NO-3-N,NH+4-N,TP,CODCr浓度分别是无韭菜腐解的垄间沟渠水的15.5,4.4,24.1,5.5,8.3倍,表明韭菜腐解导致垄沟水质严重恶化.室内培养实验表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水中TN,NO-3-N,NH+4-N,TP,H2PO4--P,CODCr浓度逐渐增加.第12 d水中TN,NO-3-N,NH+4-N浓度达最大,然后逐渐下降;而磷(TP,H2PO4--P)和CODCr浓度达到最大时间分别是6和15 d;韭菜腐解导致水pH明显下降.水体铵浓度过高导致垄间水体净化植物满江红、青萍中毒,12 d后满江红全部死亡,青萍也有中毒迹象,到第15 d死亡率也达到6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