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在南方多雨地区以及大棚栽培条件下,发生尤为严重,引起葡萄产量和质量大幅下降,甚至颗粒无收.其病原菌常出现抗药菌系,对多菌灵、托布津等常规药剂产生抗药性,故生产上急需高效新农药防治此病.近两年有较多试验表明,施佳乐和扑海因对番茄、茄子等作物的灰霉病防治效果较佳.为明确这两种药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2004年受德国拜耳(中国)有限公司拜耳作物科学部委托,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2.
张东  滕元文 《果树学报》2011,(3):485-492
近几年,随着杂交选育的优良红色砂梨品种在我国的推广栽培,红梨资源及其果实着色机制的研究受到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红梨资源分布广泛,具有复杂的遗传背景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涵盖了包括西洋梨、砂梨、白梨、秋子梨和新疆梨在内的世界梨主栽系统,商业价值也很高.红梨着色主要缘于果皮中花色苷的积累,花色苷经由类黄酮代谢途径合成,参...  相似文献   
3.
以大棚翠冠梨为试材(露地栽培作对照),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以及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季节变化,并对果实中糖积累与酶活性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生长发育,大棚和露地翠冠梨中山梨糖醇、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持续积累.与露地栽培相比,大棚栽培降低了总糖特别是蔗糖的含量.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在...  相似文献   
4.
DNA标记技术在梨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鲍露  张东  滕元文  陈昆松 《果树学报》2006,23(2):270-275
综述了几种常见的DNA标记如RFLP、RAPD、SSR、AFLP和SCAR在梨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所取得的进展。DNA标记技术主要在梨属植物的品种鉴别、亲子关系鉴定、分类和系统关系研究、遗传图谱构建与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对各种标记的特点和在梨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做了总结,期望为今后研究中合理选择适宜的标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抗蒸腾剂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6.
利用叶绿体DNA非编码区序列acc D-psa I和17对SSR引物对原产于福建省的49个梨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旨在为育种利用提供参考。获得49份福建地方品种的acc D-psa I序列,并检测到4个多态性位点,包含5个叶绿体单倍型(Hap1~Hap5),其中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139,单倍型多样性(Hd)为0.660。TCS网络图显示Hap5是最古老的单倍型,其仅在两个样品中检测到。17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11个等位基因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A)为5~23个,平均值为12.41;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分别为0.5802和0.7549;17个SSR位点的Shannon’s信息指数(I)值为0.5830~2.7683,平均值为1.8661,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Nei和Li的遗传距离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将49份样品聚为9个组,其中大部分聚类结果与单倍型类型表现的亲缘关系较为一致。叶绿体单倍型和SSR多态性位点信息证实福建地方品种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胡春云  郑小艳  滕元文 《园艺学报》2011,38(12):2261-2272
 对梨属19个种共26个供试样本及两个苹果属外类群样本的叶绿体非编码区trnL-trnF和accD-psaI进行了序列分析。排列后的序列长度分别为927 bp和944 bp。两个区域组合后共有36个核苷酸替换(substitution)和11个插入/缺失(indel)。将所有indel处理为一次变异事件并编码为替换,用于简约法系统树和NeighborNet系统发育网络(phylogenetic networks)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indel为系统发育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相比trnL-trnF,accD-psaI因进化速率较快,更适合应用于种及种以下分类水平的梨属植物系统关系研究;NeighborNet系统发育网络表明系统树上部分较低的分支支持率由冲突的信息引起,其余则由信息位点不足引起。此外结果还揭示了可疑种间杂交种的母系祖先。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秋子梨‘小香水’(Pyrus ussuriensis Maxim.‘Xiaoxiangshui’)果实后熟过程中果实挥发性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香水’梨果实在20 ℃后熟过程中挥发性组分的种类及含量均表现为增多的趋势。共检测到酯类、醛类、醇类、酸类及萜类5大类共计3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15种为整个后熟过程中的共有组分。5大类挥发性组分中酯类物质的种类最多,其含量在后熟过程中增幅最大,后熟9 d时达到最高。‘小香水’梨在后熟过程中共检测出包括醛类和酯类在内的10种特征香气组分,其中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及丁酸乙酯在9 d时香气值分别为668.09、279.58、190.60。20 ℃后熟6 ~ 9 d为食用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9.
‘美人酥’和‘云红梨1号’红皮砂梨果实的着色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红皮砂梨品种在其着色过程中色素的变化与相关酶活性及糖积累的关系,旨在了解砂梨果实着色的一般规律。【方法】选择两个云南地区主栽的红皮砂梨品种‘美人酥’和‘云红梨1号’,系统研究果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果皮中花青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总酚等色素含量和花青苷积累相关的酶活性,以及果肉中糖含量的变化。花青苷含量采用pH示差检测法测定,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类黄酮半乳糖苷转移酶(UFGT)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在果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两个品种呈现了相似的生理变化趋势。果实生长前期,果皮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不断上升,几乎没有花青苷的积累;果实生长中后期(花后13周)开始,叶绿素急剧降解,花青苷不断积聚并在成熟时达到最高值。在果实着色始期,PAL和UFGT活性相继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花青苷的快速合成,PAL活性急剧下降,但UFGT活性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持续上升,其中蔗糖开始有明显积累的时期与花青苷开始大量积累的时期相吻合。【结论】红皮砂梨花青苷的合成积累主要是在果实生长发育后期,伴随着果实的成熟,花青苷含量达最大值。PAL与花青苷合成的启动有关,UFGT与花青苷的积聚密切相关。花青苷的积累伴随着果肉中可溶性总糖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南方地下水位高、土壤板结等原因造成的设施栽培葡萄果实品质不佳问题,对“藤稔”、“巨峰”、“夏黑”和“金手指”4个葡萄品种进行半垄式根城限制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表以下15~20 cm板结的高容重土壤代替人工制品作为自然隔离带,能起到很好的根城限制作用,提高了4种葡萄果实的糖酸比,改善了果实的内在品质;提高了“藤稔”、“巨峰”和“夏黑”的花青苷和总酚含量,从而改善了其外观和营养品质;根域限制栽培降低了“藤稔”葡萄的单粒果实质量,但对其余3种葡萄影响不显著.该试验结果对南方葡萄设施栽培技术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