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旨在探究整合素αv在牦牛繁殖周期输卵管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了解整合素αv在牦牛生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健康母牦牛(3~6岁)的输卵管伞部、壶腹部和峡部样品,将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输卵管分别按照伞部、壶腹部和峡部分为9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WB)检测整合素αv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整合素αv的定位。结果表明:1)qRT-PCR结果显示,在卵泡期,整合素αv基因在输卵管伞部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壶腹部和峡部(P<0.01);在黄体期,整合素αv基因在输卵管峡部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伞部和壶腹部(P<0.01);在妊娠期,整合素αv基因在输卵管伞部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壶腹部和峡部(P<0.01)。2)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在卵泡期,整合素αv蛋白在输卵管伞部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壶腹部和峡部(P<0.01);在黄体期,整合素αv蛋白在输卵管峡部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伞部和壶腹部(P<0.01);在妊娠期,整合素αv蛋白在输卵管峡部和伞部的表达差异不显著,但二者极显著高于壶腹部(P<0.01)。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整合素αv主要分布于输卵管伞部、壶腹部和峡部的纤毛细胞、分泌细胞、基细胞、肌层和浆液腺中。结果显示,整合素αv在牦牛繁殖周期输卵管不同部位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其可能参与了牦牛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等一系列生殖过程,为牦牛的繁殖性能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牦牛HSP27(heat shock proteins27, HSP27)基因在牦牛卵母细胞和早期孤雌激活胚胎中的表达情况及定位,本试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牦牛HSP27基因在未成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以及孤雌激活不同时期胚胎中的相对表达量,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SP27蛋白在未成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以及孤雌激活不同时期胚胎中的表达与定位情况。结果显示,HSP27基因在牦牛未成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以及体外培养孤雌激活不同时期胚胎中均可表达,其中在未成熟卵母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成熟卵母细胞;在孤雌激活胚胎中,2~4细胞期表达量最高,囊胚期胚胎表达量最低,随着胚胎的发育,HSP27的表达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2~4细胞期和囊胚期胚胎中的表达与其他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性,在5~8细胞期和桑椹胚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HSP27蛋白在牦牛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中均有表达,在牦牛孤雌激活2~4细胞期、5~8细胞期和桑椹期胚胎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和细胞质中,在囊胚期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而HSP2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基本一致。本研究为后续研究HSP27基因在牦牛生殖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本研究旨在克隆牦牛(Bos grunniens)Cyclin D1基因的CDS序列,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GF-I)对Cyclin D1mRNA和蛋白在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中表达的影响。采集5~8月龄健康牦牛的睾丸样品进行SC的分离培养,用RT-PCR技术克隆牦牛Cyclin D1基因,用ORF Finder、MEGA7.0和DNAMAN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Cyclin D1蛋白在SC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向体外培养的SC中加入不同浓度(0(对照组)、25、50、100、150ng·mL~(-1))的IGF-I,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yclin D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牦牛Cyclin D1基因(GenBank登录号:KY 420723)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均较高。2)Cyclin D1蛋白在SC胞核中高表达,为核蛋白。3)浓度为25和150ng·mL~(-1)IGF-I,Cyclin D1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浓度为50和100ng·mL~(-1)IGF-I时,Cyclin D1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IGF-I浓度为100ng·mL~(-1),Cyclin D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5、50和150ng·mL~(-1) IGF-I组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F-I浓度为50ng·mL~(-1)时,Cyclin D1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为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65和1.20倍。综上表明,Cyclin D1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IGF-I可调控SC中Cyclin D1的表达,其最佳作用浓度为50ng·mL~(-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