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发布区县水土保持监测公报是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其最终目的是为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服务,满足政府、社会和公众对水土保持信息的需求,实现水土保持数据和信息共享。对北京市各区历年水土保持监测公报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以径流、泥沙等原始数据为主的区水土保持监测公报存在着数据原始、信息滞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提高区县水土保持监测公报的作用和影响力,建议进一步增强区县水土保持监测公报的信息时效性、内容针对性和公众服务性。  相似文献   
2.
<正> 陕西省蚕桑综合服务部自1985年成立以来,其主要业务是为全省蚕区采购供应各类蚕药、蚕具,并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平均年经销蚕药粉剂450吨,水剂7.3万支,各种蚕具万余件,为我省蚕农养蚕消毒防病,夺取蚕茧丰收做出了一定贡献。根据这几年从事蚕药采购供应业务的体会,现将我省几种常用蚕药的性能及使用、贮存的技术要点介绍于后。一、漂白粉。漂白粉为我省用途最广  相似文献   
3.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特征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流域特征及河道特征,统计分析各特征值随流域面积尺度大小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流域面积增大,河道干流长度、干支流总长度、河道弯曲系数、流域形状系数均增大,河道不对称系数、流域平均高程均减小,河网密度、河道比降、平均坡度均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研究地区虽对洪水具有微弱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河道比降应该控制在6.1%以下,河网密度应控制在0.58 km/km2以下,故面积小于10 km2的小流域应为研究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核心区域;坡度在25°以上的土地面积约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2%左右,易发生洪水,需大力加强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4.
石匣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北京市密云区高岭镇,地处密云水库上游一级水源保护区,距密云城区45 km。园区总占地面积52hm~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100%,林草覆盖率91.4%,于1992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技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开展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效益监测和评价提供了支撑,为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了教学及科研平台,成为中小学生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活动的园地。被水利部命名为首批全国水土保持利科技示范园,被水利部、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  相似文献   
5.
作为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密云县的特殊定位使历届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2000—2013年,密云县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明确思路,转变方式,加强监管,多方参与,依靠科技,将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旅游开发等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密云水库周边板栗林下的土壤侵蚀规律以及适合于当地板栗林下的水土保持措施,选取发生于2021年8月的10次降雨事件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下产流产沙对降雨因子的响应,采用径流小区法对不同水保措施配置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评价,进而筛选出水土保持效果更好的水土保持措施。结果表明:(1)在仅布设植被措施的条件下,减轻地表径流及泥沙运移作用最大的植被类型为卷柏,其次为自然坡面。(2)在同时布设植被措施与工程措施的条件下,工程措施相同、植被措施不同时,自然坡面减流减沙效果最好。工程措施不同、植被措施相同时,减流效果最好的为鱼鳞坑。(3)马齿苋+鱼鳞坑、自然坡面+鱼鳞坑的水土保持效益最佳。(4)对产流产沙量影响最大的因子为降雨量,其与径流量、泥沙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0.557(p<0.01)。由此可知,进行密云水库板栗林水土保持工作时,可优先种植卷柏、布设鱼鳞坑,或布设马齿苋+鱼鳞坑、自然坡面+鱼鳞坑等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7.
晋西黄土高原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晋西黄土高原不同林龄的油松林地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和农地为对照,以地表径流的泥沙含量为指标,采用野外实地放水冲刷法,对不同林龄油松林地的土壤抗冲性进行研究,分析坡度、林龄、枯落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松林地的土壤抗冲性大于荒草地和农地的土壤抗冲性;(2)坡度对油松林地的土壤抗冲性有较大影响,土壤抗冲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弱;(3)在一定坡度下,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抗冲性增强;(4)枯落物对油松林地的土壤抗冲性有显著影响,去除枯落物的油松林地土壤抗冲性明显小于有枯落物的油松林地,土壤抗冲性随着枯落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强;(5)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抗冲性关系密切,林地土壤抗冲性随多样性指数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晋西黄土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贮水量、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该地区土壤结构的改良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方式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均显著增大,土壤孔隙度均显著下降,人工混交林土壤物理结构最好,荒草地最差;土壤0-50 cm贮水能力依次为人工混交林(74.56士14.96) mm>人工纯林(72.13±8.63) mm>经济林地(65.51±6.43) mm>农地(61.38±9.55) mm>荒草地(55.19±13.18)mm,其中人工混交林与人工纯林,农地和经济林地之间无显著差异,荒草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差异显著;土壤微团聚体平均分形维数(D)表现为荒草地(2.37±0.07)>农地(2.32±0.08)>经济林地(2.25±0.06)>人工纯林(2.09±0.05)>人工混交林(2.07±0.08);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D)与土壤容重,0~0.005 mm,0.005~0.01 mm和0.01~0.05 mm粒级土壤微团聚体体积分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各孔隙度及其所对应的贮水量和0.05~0.25 mm粒级土壤微团聚体体积分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覆盖小流域的产流输沙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不同植被覆盖小流域的产流输沙研究,以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内部嵌套的3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索降雨特性和植被覆盖条件对流域产流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流域产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并不成一定比例;小流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也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泥沙量的增长幅度大于径流量;在黄土区,短历时的暴雨易产生严重水土流失,应该作为水土流失预防的重点;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以封禁植被为主的小流域产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小,人工植被为主的小流域次之,水平梯田为主的小流域最大;在封禁条件下自然恢复植被为主的小流域对黄土区典型暴雨的水土流失预防效果最佳。因此,如何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仿拟自然进行植被恢复,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西藏地区核桃栽培面积较广,但商品化处理率较低且贮藏技术落后。本文介绍了西藏核桃的采收、采后商品化处理方法和贮藏技术。研究核桃的商品化处理和贮藏技术可以为广大藏区核桃种植户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