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研究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在清理杂质的同时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围绕典型的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从4道籽棉清理前后、轧花前后、3道皮棉清理前后等环节取样、测试,探讨棉花品质指标(含杂率、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在新疆机采棉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含杂率与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之间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在清理杂质的同时,降低了棉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其中含杂率与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相关极显著。认为:以此定量分析为参考依据,结合各地机采棉品质特征调整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增加籽棉清理道次,适当减少皮棉清理道次,可在保证杂质清理效果的同时,提高棉花品质。  相似文献   
2.
蓝藻水华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其形成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当湖面出现蓝藻水华时,水面被厚厚的一层蓝绿色的湖靛所覆盖,水体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沉水植物逐渐减少以致消失。由于蓝藻大量繁殖,极大地消耗了水体中溶解氧,引起好氧生物窒死现象,并散发腥臭难闻的  相似文献   
3.
4.
设计了不同万寿菊秸秆比例配方栽培平菇,通过测定其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情况,从而筛选出最佳配方,并采用Van Soest法测定配方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的变化,以确定平菇对配方中万寿菊木质素、纤维素的降解和利用能力。结果表明,在供试配方中,万寿菊秸秆含量为60%的配方(万寿菊秸秆60%,玉米芯23%,玉米粉15%,葡萄糖1%,石膏1%),平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与其他相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0.01),说明栽培基质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万寿菊秸秆有利于平菇的生长;含有万寿菊秸秆的栽培料在栽培平菇后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别降解了53.98%,58.08%和62.99%,表明平菇可以高效利用万寿菊秸秆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  相似文献   
5.
在曲靖市中部区域(沾益县和麒麟区)渔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探讨该区域渔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自2013年8月1日,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是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亚硝基胍诱变选育L-苏氨酸高产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L-苏氨酸的高产菌,以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 anicum)为出发菌,进行亚硝基胍(NTG)诱变处理选育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蛋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缺陷型菌株Y-1(Met-+Lys-+Iso-),经摇瓶发酵72 h后,L-苏氨酸积累可达4.14 g/L.  相似文献   
8.
海产食品中药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几年来海洋水产食品中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溃疡、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活性物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水产品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养殖池塘污染底泥生物修复的室内比较实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模拟生态条件下,运用投放复合微生物、微生物合酶菌液、添加营养促生剂、水底界面曝气等不同方法对养殖池塘污染底泥进行生物-生态修复;检测底泥及上覆水在不同生物修复技术作用下溶氧、氨氮、硝态氮、CODcr、TOC、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异养细菌数量和反硫化细菌数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据此评价不同修复技术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生物生态方法均对污染底泥产生了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中以VB997底泥营养促生剂组的综合修复效果最为理想,在为期60 d的实验中,底表水CODcr消除率达70.00%,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从12.00 kg/(kg.h)提高至45.60 kg/(kg.h),底泥表面形成1.80~2.20 cm灰白色氧化层。曝气组溶氧充足,底层DO一直保持在7.00mg/L以上,底表水CODcr消除率达69.25%,G值从14.30 kg/(kg.h)升高到34.20 kg/(kg.h)。实验同时表明,几种生物制剂和营养促生剂的添加能导致上覆水硝态氮和氨态氮含量的升高,促进浮游藻类的阶段性滋生。[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140-145]  相似文献   
10.
2种摄藻鱼消化酶活性及消化器官组织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开宏  王扬才  蔡惠凤 《水利渔业》2005,25(5):37-39,64
在以蓝藻水华为食时,罗非鱼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鲢,其中罗非鱼肝脏蛋白酶活性是鲢的6.99倍,而肠道蛋白酶活性平均比鲢高出136.72%.淀粉酶活性2种鱼差异不明显.罗非鱼摄食后,极低的pH胃酸环境不仅在破坏蓝藻细胞壁时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在蛋白质消化吸收过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罗非鱼比鲢具有更适合摄食群体蓝藻水华的鳃耙结构,更大的肠内表面积和更薄的肌层厚度,这些可能增强了罗非鱼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